憑藉新旗艦 U11,HTC 面臨著與最近幾週上市的優秀高階智慧型手機競爭的沉重負擔,尤其是三星和 LG 的競爭。銀河 S8等G6。台灣社會還能繼續玩下去嗎?這就是我們將一起看到的。
HTC 的最新產品主要集中在設計上。該設備的弧形玻璃背面因其不尋常的虹彩顏色而引人注目。對於那些喜歡經典的人來說,不用擔心,還有更低調的黑色版本。無論如何,操控性都非常令人愉快,圓潤的邊緣對此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指紋喜歡這種超光滑的塗層。甚至不可能一直保持乾淨。
HTC U11:但是無邊框螢幕去哪了?
第二個美感失望:HTC 沒有順應當前的「無邊界」趨勢。幾個月前的邊緣——第一批通過編輯部的智慧型手機之一是小米MIX,未在法國銷售 - 隨著 的推出,這種趨勢似乎變得更加普遍LG G6一個你三星 Galaxy S8。
在 HTC U11 上,5.5 吋面板遠沒有像韓國競爭對手那樣佔據大部分正面。智慧型手機最終只比手機小一點點iPhone 7 Plus,該型號因其寬螢幕邊框而缺乏緊湊性而聞名。透過保持相當經典的設計,HTC 顯然冒著令一些消費者不悅的風險。
沒有 Amoled,但顯示品質出色
製造商選擇了 IPS(超級 LCD)面板,如果我們沒有達到 Amoled 的卓越水平,我們必須認識到 U11 螢幕提供了預設的顯示質量,具有 584 cd/m² 的高亮度和令人印象深刻的 1650 對比度: 1.可以說,這款高清螢幕的解析度達到每英吋 534 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完美讀取,包括在陽光直射下。
擠壓:U11獨創的功能
HTC 沒有提供「無邊框」螢幕,而是專注於整合新的「擠壓」功能,以改善手機的人體工學設計。只需用手按壓智慧型手機的兩側邊緣(可配置壓力水平以避免抽筋!)就足以觸發操作。預設情況下,相機會打開,但您也可以選擇啟動 Google 語音助理或進行螢幕截圖。在日常工作中,很難找到對這個功能真正感興趣的地方。任何其他按鈕形式的快捷方式(甚至雙擊主頁按鈕)都可以達到目的,除了相機啟動器,因為它每秒都可以計數,並且通過擠壓變得相當快。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可能不會為了這個功能而購買U11。
在嘗試了台灣人設計的人工智慧助理 HTC Sense Companion 後,我們仍然持懷疑態度。它應該發送通知以使用戶的生活更輕鬆,但我們很快就發現它很難做得更好,甚至很難與美國巨頭谷歌和亞馬遜創建的產品一樣好。經過幾天的使用,我們只收到了一條關於探索我們周圍餐廳的建議。點擊“確定”按鈕(無疑是“確定”的奇怪翻譯)後,該建議消失了,留下了一個絕望的空線程。另外一兩個通知邀請我們在一天結束時為智慧型手機充電,但措辭不明確(另一個翻譯問題),最終讓我們失望了。幸運的是,HTC 在 U11 發布會期間澄清,Google Assistant 很快就會在其智慧型手機上推出 –它正在以法語部署,但尚未出現在我們的測試副本上 - 就像 Alexa 一樣……但不幸的是,目前僅存在英文版本。
HTC,音質一直不錯
HTC 做出的另一個重要選擇:取消音訊插孔。因此,消費者可以使用三種替代解決方案:使用提供的適配器將舊耳機連接到智慧型手機、配備藍牙耳機或最終使用與智慧型手機上的 USB Type-C 連接埠相容的型號。對於後一種情況,台灣提供了配備此連接的 U11 耳機。
由於內建的主動降噪功能,這些耳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這一點上,HTC 的 USonics 不如某些競爭型號(例如 Bose(市場領導者)的型號)有效,但無論如何,它都具有現有和改善用戶體驗的優點。該品牌特別提供了同名的設置,可以自動調整用戶內耳的聲音。我們必須承認,結果是驚人的有效。
就原始性能而言,沒什麼好說的: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35 的 U11 堪稱一匹賽車。他總是反應敏捷,知道如何完美流暢地運行任何遊戲。每天使用真的很愉快。無論任務要求他做什麼,他永遠不會失敗。
不幸的是,儘管 HTC 擁有 3,000 mAh 的電池,但對其設備的自主性保證卻少得多。因此他在全能使用中只取得了7小時46分鐘的小成績。在通訊方面,它在晚上 7 點 15 分錶現更好,但我們與市場領導者 Galaxy S8 取得的成績仍然相去甚遠。對於一款高階智慧型手機來說,我們非常失望,我們原本希望它能在這一領域扭轉局面。
照片:整體品質好,自動對焦速度慢
但幸運的是,HTC 在照片中彌補了這一點。其 12 兆像素感測器可在高光和低光下拍攝出非常優質的照片。雜訊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並且不會透過平滑消除,平滑可能會消除太多細節。該製造商經常在該領域擁有自己的發言權,儘管自動對焦速度太慢,不符合我們的口味,但仍然通過幾乎達到最好的水平而引起人們的注意。
事實是,U11 不包含雙光電感測器,這項功能在許多高階智慧型手機上逐漸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剝奪了它今天帶來的某些功能,例如豐富的肖像模式或適合風景的廣角焦距。純粹主義者會用能夠以 RAW 格式拍攝照片的「專業模式」來安慰自己,但我們懷疑這是否會引起大眾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