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5 年 4 月以來,蘋果每年都會更新其最緊湊的超便攜筆記型電腦 MacBook。但每年,我們選擇的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m)都難以提供我們對 21 世紀打字機所期望的最低功率。
毫無疑問,這個名字絕對不是侮辱性的。大多數用戶只需要上網、回覆電子郵件、使用辦公室工具、聽音樂、整理、編輯和分享個人照片和影片。正是這些用途至少定義了我們對像 MacBook 這樣的超便攜筆記本的期望,它具有緊湊性和自主性。
在經歷了 2016 年的更新後,英特爾 Kaby Lake 晶片的到來帶來了新的希望。因此,這款 2017 年年份酒必須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它是否符合此類機器的最低要求?出於同樣的原因,是否值得放棄這款又大又重、配備老化面板、但功能更強大、價格便宜得多的老式 MacBook Air?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推進這一點,那麼這款 MacBook 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好處,讓我們不考慮採用 iPad Pro 來代替?
緊湊性、設計與人體工學:MacBook 與 iPad Pro 的對決
從12吋PowerBook G4開始,這種格式在蘋果的小天地裡一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如果我們喜歡 13 吋面板來獲得日常使用的一點舒適度,那麼 Retina 面板非常令人愉悅,考慮到設備的尺寸,其工作表面提供了很好的折衷方案。預設情況下,2304×1440 像素的本機定義相當於 1280×800 像素。為了獲得更多的顯示面積,可以將其提升到相當於 1440×900 像素,例如 13 吋 MacBook Air 所提供的解析度。在此配置中,您可以透過稍微調整來並置兩個文件或兩個瀏覽器視窗。非常明亮且對比鮮明的面板邀請您觀看影片或編輯美麗的照片。
順便提一下,這些美麗的照片不會用網路攝影機(480p)拍攝,網路攝影機在高光下最多是誠實的,但在低光下很快就會非常不愉快: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臉上有一張帶有偽影的吵雜的臉。
MacBook 的鋁製外殼與前兩個版本相同。因此,只有一個 USB Type C 格式的 Thunderbolt 3 端口,因此可用於為 MacBook 充電和連接週邊設備。但還是那麼瘦。
緊湊、薄(最薄處 0.35 厘米,最厚處 1.31 厘米)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設計 - 尤其是我們最喜歡的深空灰色 - 就是這個價格。
就緊湊性而言,如果我們將這款 MacBook 與配備官方鍵盤 Smart Keyboard 的 12.9 吋 iPad Pro 進行比較,就會發現筆記型電腦更寬、更深,但最終更薄,最重要的是更輕。
MacBook 的外型比 iPad Pro 更「全地形」。坐著、跪著甚至躺著都可以輕鬆使用,而蘋果平板電腦則不太舒服。但最重要的是,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標準,使天秤向 MacBook 傾斜。
- 首先是它的鍵盤。它受益於新迭代的“蝴蝶”鍵,更加令人愉悅。對於那些喜歡它的人來說,短(0.5 毫米)而堅定的擊鍵可以鼓勵速度的爆發,並保證在馬拉松式文字輸入或長時間聊天過程中帶來樂趣。
- macOS 是一款更適合便攜式筆記型電腦的作業系統。全螢幕模式雖然不完美,但比 iPad Pro 的多工模式好得多。從一個桌面或程式轉移到另一個桌面或程式的輕鬆程度會增加重量。最後,對文件的快速存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從人體工學的角度來看,MacBook 贏得了這場決鬥。權力呢?
功率和用途
在2015 年,MacBook主頻 1.1 GHz 的 Core m 復活讓我們咳嗽。 2016年,其繼任者配備了新的核心m3主頻仍然為 1.1 GHz,在功率方面表現更好,但差一點就錯過了資格賽。照理說,Kaby Lake一代的到來帶來了它的爆發力。
根據通用工具和進行的測試,從 Geekbench 到使用 Handbrake 進行編碼,性能提升的百分比範圍從誠實的 14.7% 到天文數字的 201%…
最後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可以透過英特爾晶片編碼/解碼某些視訊檔案格式(尤其是 4K)的能力來解釋。但總體而言,在日常使用中,我們並沒有註意到 Chrome 和 Safari 中開啟大量標籤頁時有時會出現的一些緩慢情況。因此,使用的流動性是肯定存在的。顯然,開始編輯大量照片或 4K 影片檔案仍然是一個壞主意。這些任務的執行速度更快——從邏輯上講,1.2GHz Core m3 在 4K 解碼方面比編碼更舒適——但仍然不夠快,無法實現。
但你又怎麼能怪他呢? MacBook 是一款豪華打字機,適合 21 世紀初我們作為互聯人類的最常見用途,這已經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一場勝利不會讓你玩太多。在 1280x800 解析度下,《古墓奇兵》每秒僅顯示 15.2 張。可以說,我們還遠遠無法在良好的條件下操控勞拉。顯然,獨立的、要求不高的遊戲無疑可以運行,但即便是幫你排憂解難,這款 MacBook 2017 顯然也不是一款遊戲機。
另請注意,所選的 SSD 模組也比上一代更有效率。 1312 MB/s 順序讀取與 932.9 MB/s 以及 1180 MB/s 與 858 MB/s 寫入。所以它更好,真的更好。
不過,我們還是忍不住來看看iPad Pro。為了進行比較,我們使用跨平台基準測試工具 Geekbench。嚴格來說,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第一次iPad Pro(12.9 吋)已經比 MacBook 更強大(MacBook 為 5455 對 4603)。 A10X Fusion 為 Apple 最新平板電腦注入了生命力,其功能強大並證明了這一點。該晶片掩蓋了英特爾誕生的對應晶片的頭部、肩膀甚至腳跟。如果說 MacBook 具有人體工學設計和外形尺寸,那麼 iPad Pro 則具有強大的功能。這讓你想知道蘋果正在等待什麼來提供帶有內部晶片的超便攜設備...
自主權仍在增加
經過連續的迭代,MacBook 在自主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第一代沒有超過 7 小時大關,而 2017 年款則停在了 8 小時閾值。這是一個顯著的進步,即使對於超便攜電腦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使得它略落後於MacBook Air 2015 的8 小時30 分,但與2015 年12.9 吋iPad Pro 相比,卻略微領先。
因此,Macbook 2017 的耐用性很好,如果它的使用壽命比Macbook Pro 2017(8:55),比當下的明星大得多戴爾 XPS 13 非觸覺式(中午 12:07),他沒有什麼好因為自己的身材而感到羞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