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们宣布,南极上方的臭氧孔已达到一年的最大程度,揭示了在保护性大气层中的一条凿子,可与北美大小相匹配。
跨越约970万平方英里(2500万平方公里),南极的臭氧洞2011年9月14日达到了最大年度规模,成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大。有史以来最大的南极臭氧孔发生在2006年,大小为1060万平方英里(2750万平方公里),这一尺寸由NASA地球观察的光环卫星。
南极臭氧孔最初是在1970年代后期的第一个卫星任务发现的,该卫星任务可以测量臭氧,这是一个称为POES的航天器,由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经营。在1980年代和90年代,这个漏洞持续增长,尽管据报道自2000年初起,增长却升级了。即便如此大小的差异很大每年。
在地球表面,臭氧是一种污染物,但是在平流层中,它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它反映了紫外线辐射回到太空,从而保护了我们免受破坏性的紫外线。国际禁令脱离臭氧的氧化化学物质(例如CFC(氯),有助于减少保护性臭氧的损失。即便如此,这些污染臭氧的化合物仍在平流层中,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分解。科学家们说,现在有大臭氧孔的几年与南极和高极风的非常冷的冬季相关,可防止极性循环外的臭氧富空气与内部臭氧耗尽的空气混合在一起。
臭氧“孔”不是在整个大气中完全消耗臭氧,而是臭氧在地球表面上方8.7至13.7英里(14至22 km)之间的部分或完全消耗。
今年,科学家们也第一次发现北极上方的臭氧耗竭,类似于其南极对应物。 “这是第一次发生足够的损失,合理地描述为北极臭氧孔,“研究人员在10月2日发表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北与南极:10个野生差异这是给出的
2011年10月27日,NASA NPP卫星将推出其臭氧映射器Profiler Suite(OMPS)。 OPM上的高级传感器有望提供对臭氧孔总面积的更准确测量,同时还可以测量臭氧的浓度如何在整个大气中垂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