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园睡鼠在不同的紫外线条件下发出紫色和红色的光。图片由 Karmel Ritson 和 Grete Nummert 提供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谜团,其中一些是科学家花费数年时间解开的答案,而另一些可能在几十年内仍然是个谜。这些不寻常的现象之一是发光动物的情况。在不同的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了光致发光鸭嘴兽,松鼠,以及春兔。现在,花园睡鼠(栎鼠)作为最新具有发光潜力的生物加入行列。
通过观察博物馆标本以及冬眠和死亡的睡鼠,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微小的啮齿动物在紫外线 (UV) 光下会发光。冬眠的睡鼠的皮毛在透过黄色滤光片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鲜红色的光,而它们的小鼻子和脚则发出绿蓝色的光。将活体哺乳动物与博物馆标本进行比较表明,活体啮齿动物的毛皮发出更加鲜艳的红色。
当紫外线光子被蛋白质或其他有机化合物吸收并以较长波长重新发射时,动物界就会发生光致发光。
虽然动物世界并不缺少发光生物,但壁虎到海雀科学家们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些动物会发光。在哺乳动物物种中,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例如,对于鸭嘴兽来说,它可能是种间相互作用的一部分,而对于跳兔来说,其光致发光的不寻常的斑状外观表明它可以用作伪装。
花园睡鼠被列为近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并且是欧洲特有的。由于栖息地丧失,睡鼠的数量正在减少。花园睡鼠是一种高度夜间活动的物种,它们花时间在林地里奔跑,并主动避开明亮的月光,更喜欢在最黑暗的夜晚觅食。

正常光照条件下的花园睡鼠。图片由 Grete Nummert 提供
对博物馆标本进行了光致发光检查,在所有 14 只测试的睡鼠中都发现了光致发光现象,在不同的紫外线条件下,每只睡鼠都发出明亮的绿光和一些红色。一只冬眠的雌性睡鼠在紫外线下被发现呈非常明亮的粉红色,而一只最近死亡的睡鼠的身体不像活着的雌性睡鼠那么明亮,但确实有一条更亮的绿色光致发光尾巴。

活体(上)、死体(中)和博物馆标本(下排)在紫外线灯和黄色滤光片下的比较。图片由 Karmel Ritson 和 Grete Nummert 提供
研究小组认为,睡鼠的光致发光并不是性别特异性的特征,因为雄性和雌性睡鼠都被发现在紫外线下发光。发光活力的差异可归因于样本的年龄以及颜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分解的情况。然而,为什么这些哺乳动物继续发光仍然是一个尚未解释的谜。
该论文发表于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