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已灭绝的恐鸟的墓地正在成为现代濒临灭绝的不会飞的鸟类的最后避难所。
图片来源:Paul MarSnson;由 IFLScience 修改
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目前濒临灭绝的不会飞的鸟类正在六种恐鸟灭绝前栖息的地方寻求庇护。结果可能具有显着的保护效益。
恐鸟(恐龙形目)是一群不会飞的大型鸟类,曾经是新西兰的特有种。然而,目前的化石证据表明,这种不寻常的大型猛禽在出现后的两个世纪内就灭绝了。人类的到来大约 800 年前,在他们的环境中。
根据新的分析,在恐鸟灭绝之前,它们撤退到了今天发现濒临灭绝的不会飞的鸟类的同样寒冷、偏僻的山区,例如南岛的阿斯帕林山和北岛的鲁阿希恩山脉。
主要作者肖恩·汤姆林森博士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恐鸟种群很可能首先从波利尼西亚殖民者喜欢的最高质量低地栖息地消失,种群数量下降的速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内陆旅行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陈述。
“通过精确定位恐鸟的最后种群,并将它们与新西兰现存的不会飞的鸟类的分布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这些最后的避难所庇护着许多当今持续存在的南羚、威卡和大斑几维鸟种群”。
汤姆林森和同事通过将复杂的计算模型与化石记录和古气候信息的证据结合起来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还分析和重建了人类到达新西兰并向外扩张时的活动。
“我们的研究克服了过去的后勤挑战,以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分辨率追踪六种恐鸟的种群动态,”资深作者达米安·福特汉姆博士补充道。
“我们的研究表明,尽管恐鸟物种的生态、人口统计和灭绝时间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的分布崩溃并集中在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同一地区。”
尽管导致新西兰现有本土不会飞的鸟类数量减少的因素与影响新西兰现有不会飞鸟类的因素不同。恐鸟,这项研究表明它们的空间动力学极其相似。
“过去和现在的避难所的主要共同点不是它们是不会飞的鸟类的最佳栖息地,而是它们仍然是最后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小的,”另一位作者杰米·伍德博士解释说。
“就像早期的波利尼西亚扩张浪潮一样,欧洲人在新西兰各地的栖息地转变以及他们带来的动物的传播都是定向的,从低地地区发展到不太适宜居住、寒冷的山区。”
这项研究还为了解这些化石和考古数据有限的岛屿过去的灭绝事件提供了宝贵的新工具,而且还证明了即使是早已灭绝的物种也可以为当今的保护工作提供见解。现在,新西兰和其他地方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寻求庇护的偏远野生地区。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