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带来任何革命性的改变,但他们的引入却取得了成功。去年上市的,入耳式耳机 (1)——根据其制造商Nothing 的说法,已售出 600,000 份——现在已经存在,并且逻辑上正在为《Ear》让路(2)。在Nothing,我们喜欢把事情做得清晰,从或多或少重复第一代设计的设计开始。如果耳机的主体保持不透明,那么它们的“分支”就完全透明,露出麦克风、磁铁和电子设备。

充电盒也是如此,除了电池隐藏在白色塑料后面外,它并没有太多隐藏。这个盒子的设计仍然令人不安,会给老年人留下将耳机存放在水晶 CD 盒或 iPod nano 包装中的印象。然而,很难否认的是,这种不惜一切代价选择透明性确实赋予 Nothing 的产品独特性,并使它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几乎统一的科技世界中,这一点非常罕见,值得强调。
压力而不是触摸
在包装(正品)中,您只能找到最低限度的配件,即三种尺寸的硅胶头和一根长度为 32 厘米的 USB-C 电缆。配对非常简单,就像使用 Nothing X 应用程序一样。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使用 Nothing 提供的测试版(在运行 iOS 16.3.1 的 iPhone 14 Pro 上运行),允许今年 3 月提供的最新固件更新。 22 日,其公开展示和营销当天。 Nothing X 是 Ear (2) 带来的第一个惊喜。

就经典功能而言,我们将注意到基本均衡(更多低音、更多高音、强调人声以及手动调整这三个组件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按下耳机的分支即可访问的整个控制组合。根据手势(按一次、两次、三次或长时间),可以指定一个动作(快进或快退、降噪控制、播放、暂停、接听或挂断)。顺便说一句,我们会注意到 Nothing 放弃了耳朵的触觉手势(1)——在这么小的树枝上并不总是那么容易——采用与 AirPods Pro 相同的系统,效率更高且不易意外触发。

降噪效果不错
但这是我们迫不及待想要测试的另外两个高级功能。第一个是定制噪音消除。然后,我们从应用程序启动耳机分析序列。然后检查周围的噪音,以提出根据每一项校准的噪音消除方案。不幸的是,我们无法意识到默认模式与其个性化版本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因为耳朵(2)的降噪效果相当足够。
虽然没有达到索尼、Bose 或苹果提供的水平,但它与大多数外部频率充分隔离。它并没有完全成功地再现上述三个品牌特有的这种平静泡沫,但它仍然很好地过滤了最具侵入性的噪音,例如运输专用的轴承噪音。然而,我们遗憾的是,Nothing 无法确保外部麦克风对风和摩擦(例如帽子或兜帽)的敏感度不降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耳朵继续听到这些干扰,这是一种耻辱。
非常先进的听力定制
第二个期望功能也是个性化均衡。为此,Nothing X 集成了 Mimi 听力测试应用程序的听力分析过程,该应用程序也可以从应用程序商店下载。戴上耳机,我们开始进行持续五分钟的听力测试,这与耳鼻喉科专家所提供的服务相称(除了它完全没有医疗价值)。它包括在听到应用程序发出的蜂鸣声时一直按住按钮。它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尖锐,因此理论上疲惫的耳膜越来越难以感知。在此测试之后,确定配置文件并应用个性化均衡来补偿假定的听力损失。

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注意到对急性频率的感知有所下降,这对任何四十岁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应用程序应该应用均衡,更多地突出高频,以便我们更好地感知它们。能够再次找到我们二十岁孩子的耳朵,这是多么美好的承诺啊!但同样,感知的结果表明我们更多地强调......低音。简而言之,我们很难对Nothing的软件尝试感到高兴,往好了说是无用的,往坏了说是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更愿意简单地判断耳朵的纯“硬件”音质(2)。
精确、令人愉悦的音质……但很累!
没有什么应该首先关注这一点,因为其耳朵 (2) 的固有音频质量本身就足够了。与第一代一样,第二代再现了典型的 W 频谱:强劲的低音、突出的中音和细腻的高音。其结果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声音特性,它知道如何抚摸几乎整个现代音乐的调色板;只有经典才会因为这种选择而受到某种虐待,不利于恢复必要的微妙之处。但在其他方面,Ear (2) 被证明是非常精确的,它对每种乐器的攻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便将它们与其他乐器区分开来。
当然,一切都很清楚,但这种能量也有其缺点。首先,齿擦音(声音的 s 和 f)控制得不太好,这在听播客时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与柔和且有涂层的声音(例如 AirPods Pro 可以产生的声音)相比,夸张的高音细节往往会让听众更快感到疲劳。因此,您需要定期将耳朵 (2) 取下几分钟,以使耳膜得到休息,因此请注意不要在使用此型号时将音量调得太高。
自主权又如何呢?
耳机自主权(ANC 关闭) 耳机电池寿命(主动降噪开启)
没什么耳朵2 5小时38个月 5小时27个月
Apple AirPods Pro(第二代) 9小时16米 6小时7米
三星 Galaxy Buds2 Pro 8小时17米 5小时35米
这更令人遗憾,因为耳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非常令人信服。它们非常非侵入性的半入耳式设计让您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佩戴它们,因为它们知道如何被遗忘。硅胶头非常灵活,触感舒适。但是,如果您对听力疲劳不太敏感,则可以连续佩戴 Ear (2) 5 小时 27 分钟,并启用降噪功能(根据实验室测量结果)01网)然后看到电池电量耗尽(凌晨 5:38,没有 ANC)。低于市场标准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五到六次可用的充电,将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