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常)大的小米产品系列中,我要求耳机是为了竞争而设计的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 AirPods 4。这确实是 Buds 5 的使命,但售价仅为 Apple 型号的一半(100 欧元)。然而,有两个特征是相似的:它们的耳塞式经典外形(这将使那些对入耳式耳机过敏的人满意),以及尽管采用半开放式格式,但仍具有主动降噪系统。
无论如何,该设计与美国竞争对手有很大不同。我们在这里更喜欢华丽而不是极简主义,尤其是我们的测试副本的钛灰色(它们也有石墨黑和陶瓷白可供选择)。外壳的盖子由光面塑料制成,下部较为哑光。在铰链背面,一个非常谨慎的标志暴露了与哈曼在音频部分的合作。
耳机在耳机杆外侧的光泽和机身其余部分的哑光涂层之间重复这种交替。在其内部,一个相当吸引人的穿孔表冠隐藏了接近传感器,当耳机从耳朵上取下时,该传感器可用于暂停播放。尽管价格非常实惠,但表面处理并没有掉以轻心,表面处理无可挑剔,并且外壳的铰链不会出现任何令人讨厌的间隙。
超轻且非常舒适
盒子(36 克)和耳机(每个 4.2 克)一样非常轻。由于充电盒尺寸较小(53.9 毫米 × 53.2 毫米 × 24.5 毫米),整个设备可以轻松放入口袋中,而不会妨碍。如果后者不防水,则耳机经过 IP 54 认证(防尘、防溅水)。然而,在体育锻炼时佩戴它们可能存在风险。根据耳朵的形状,它们或多或少固定到位,因此可能会脱落。最好在开始强化跑步之前尝试一下。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们的舒适度。我们可以穿着它们一整天而不会感到尴尬。
蓝牙配对(5.4 与 LE Audio)很容易,但无法受益于与 Google 或 Microsoft 的快速系统的任何兼容性。因此,您必须按住外壳下方的按钮才能检测到它。然后,Buds 5 可在小米耳塞应用程序(iOS 和 Android)中进行配置。提供了一些选项:噪声消除级别强度调整、控制手势配置、音频效果(沉浸式声音、十段手动均衡器)、入耳检测和多点连接。清单有限,但要点都在那里。
“沉浸式声音”笑话
该应用程序还集成了“录音”部分。它允许您从耳机麦克风触发录音并访问文件。甚至可以通过将功能配置为手势来录制,例如双击耳机杆。它既实用又具有侵入性,因为它允许任何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记录。因此,通过捏住杆一次、两次、三次或长时间按下杆来发出命令。遗憾的是,音量也是通过压力调节的,而不是通过在阀杆上滑动手指来调节的。
沉浸式声音可能会立即被遗忘,因为它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感觉就像只是添加了高通滤波器和混响效果。这里不寻求空间化(这在经典立体声中要好得多)。当我们第一次使用耳机时,这个非常糟糕的过程被默认激活。然后,我们几乎将 Buds 5 永久地放在盒子里,再也没有碰过它们,直到意识到这一点并立即停用该选项。
非常有现场感的低音
幸运的是,音频再现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必须说的是,对于 11 毫米双磁体换能器,我们仍然期望低音多一点。 Buds 5 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显然在这类耳机的能力范围之内。不入耳式,很难提高耳道内的声压。因此,低音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耳机在耳朵中的位置。高音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对音量增加的支持要少得多,在这些高频上会听到很多失真。
如果能更好地突出中音,效果会更好,声音显然缺乏实体感,看起来非常平淡。与著名音频品牌 Harman 合作开发的 AudioEFX 软件系统并没有太大变化:Buds 5 的音频质量对于这个价格和这个外形尺寸来说是正确的,但没有创造奇迹。可以说,在这种性能水平上,aptX Lossless 编解码器的集成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而不是真正的功能。
自治标志着时间
降噪效果也并不惊人。它会稍微降低连续噪音(汽车发动机噪音、交通噪音等),但肯定不会像此过程在入耳式耳机上那样产生某种静音泡沫。另一方面,在使用免提套件时,三重集成麦克风可以更有效地捕获语音。即使在繁忙的街道等嘈杂的环境中,我们也能保持清晰的语言。
35 mAh 电池的续航能力相当有限,因为我们在关闭耳机之前仅激活了 3 小时 25 分钟的 ANC 操作,与制造商承诺的 6 小时 30 分钟相去甚远。由于外壳和 480 mAh 电池,我们可以为它们充电六次多一点,这让我们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