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冰鑽?

常用於冰釣的非取芯螺旋鑽將冰從孔底帶上。

極地地區和某些高山地區太冷,以至於降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聚並形成冰川。 隨著地表雪被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被壓縮形成固態冰,並帶有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氣候和降雪的時間。 可以通過深入冰川從雪中獲取信息。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為了研究過去的氣候,已經鑽了幾個冰芯。 冰芯取自地球上從熱帶到兩極的冰川區域。 本文解釋了冰鑽是什麼、它的歷史以及它對環境的影響。

冰鑽

冰鑽主要發生在極地或高山地區,通常由想要獲取地球氣候信息或了解冰層下的東西的科學家進行。 使用專用設備在冰川或冰蓋上鑽孔,小至幾厘米,大至 3 公里。 鑽孔後,將儀器放置在孔內以記錄壓力、溫度、運動方向、速度和其他所需數據。 Ice Driller 主要針對冰芯,它保留了有關構成芯的雪落下時間的大部分環境信息。 一些可用於鑽冰的手動設備包括勺子鑽孔器、非取芯螺旋鑽、取芯螺旋鑽和活塞鑽。 其他類型的鑽頭包括熱鑽、自主探頭和雪採樣器。

冰鑽歷史

用於科學研究的冰鑽始於 1840 年,當時 Louis Agassiz 試圖鑽穿阿爾卑斯山的冰川。 到那時,科學界還不清楚冰川是否流動。 在弗朗茨·雨果(Franz Hugo)聲稱一塊巨石在 1827 年至 1836 年間向下移動了 1315 米之後,阿加西茲被激勵鑽穿 Unteraargletcher 的冰層。他於 1839 年首次訪問該地區,並於 1840 年返回,隨身攜帶一根 25 英寸的鐵鉆桿一英尺長。 他在該地區挖了幾個洞,其中一個深達 20 英尺。 由於該地區的冰已經融化,他的流量標記沒有產生太多效果。

在 1890 年代採用了在冰鑽中使用旋轉鑽,而在 1940 年代引入了熱鑽。 冰芯鑽探以獲取信息始於 1950 年代,導致冰鑽活動增加。 格陵蘭島的冰蓋於 1966 年首次被穿透,當時鑽了一個 1,388 米的洞,到達基岩。 使用電化學和熱鑽孔技術鑽出該孔。

冰鑽的環境影響

雖然科學問題只能通過冰鑽來回答,但毫無疑問,這種活動對環境和冰川本身都是有害的。 鑽井技術仍然對環境有害。 在南極,一些環境影響與冰鑽有關。 這些影響的來源包括地下溝槽和鑽井液的建設。 鑽井液防止孔閉合併防止冰芯變脆。 但是,如果吸入鑽井液,會污染空氣並導致健康並發症。 雖然引入低溫鑽井液被認為是一種解決方案,但並非所有都是環保的,而且還會污染空氣。 冰鑽還會導致冰蓋的融化和冰芯的破壞,這是未來科學研究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