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石地區融化的冰塊下露出了白皮鬆亞化石。
圖片來源:Daniel Stahle/密西根州立大學
融化的冰層揭開了大黃石生態系統中一片消失已久的森林遺跡,這表明該地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也許還有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蒙大拿州立大學 (MSU) 的科學家研究了落基山脈熊牙高原上一片成熟白皮鬆森林的遺跡,該森林形成於近 6,000 年前,海拔 3,091 公尺(10,141 英尺)。奇怪的是,這些遺骸是在今天發現樹木的地點上方約 180 公尺(590 英尺)處發現的,這表明該地區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如果山脈夠高,就會有一條林線——超過這條線的條件對於樹木生長來說就太惡劣了。氣溫升高可以延長生長季節並減少環境壓力,使林線往山上移動。
相反,降溫會縮短生長季節並增加霜凍壓力,導致林線下坡後退。其他因素——如濕度、風、積雪和人為幹擾——也可能發揮作用,但生長季節的溫度是主要因素。

科學家研究了大黃石生態系熊牙高原上的一塊冰塊。
圖片來源:Joe McConnell/沙漠研究所
由於熊牙高原的林線曾經較高,顯示那裡的氣候曾經溫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樹木很可能在暖季(5月至10月)平均氣溫在6.2°C(43°F)左右時生長,這與20世紀中後期的氣溫大致相同。
這片森林繁榮了幾個世紀,然後在大約 5,500 年前崩潰。它的消亡是由於氣溫大幅下降造成的,這可能是由北半球的火山活動引發的。這次火山活動加劇了該地區現有的降溫趨勢,導致氣溫進一步驟降,使環境不適合森林生存。
「這是由於氣溫變暖而導致生態系統變化的非常明顯的證據。這是一個關於這些系統如何動態變化的驚人故事,」該研究的合著者、密西根州立大學文學與科學學院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David McWethy 在一篇文章中說道。陳述。
像這樣的古老生態系能夠保存數千年,實屬罕見。原因之一是它被困在冰塊下,而不是冰川下,冰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流動和攪動。因此,該團隊希望充分利用這項發現,並利用它來獲取有關地球遙遠過去的稀有資訊。
「我們大部分最好的長期氣候記錄都來自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在內陸大陸的低緯度地區發現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冰塊並不是一件小事,」麥克韋西解釋道。
該研究發表在期刊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