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該計畫啟動以來,已有 510 頭小牛在野外誕生,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

雖然「瀕危」這個詞聽起來仍然很負面,但它實際上代表了保育工作的巨大成功。
圖片來源:馬韋爾動物園
彎角羚羊 (羚羊達瑪),一種被國家宣佈在野外滅絕的羚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已降級為瀕危。 保護不同物種動物的保育工作通常採取以下任一措施:易地方法,意味著動物在遠離自然環境的地方得到照顧,或者現場方法,意味著動物在其故鄉或周圍的棲息地受到照顧。 由於這兩種保育工作的直接結果,該物種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這彎角羚羊是一種適應沙漠生活的大型羚羊物種。 該物種擁有彎曲成彎刀劍形狀的優雅角,因此得名。 此前,這些羚羊遍布北非大部分地區,但 20 世紀 80 年代的長期乾旱以及人們對羚羊角和肉的捕獵導致其種群數量銳減。 2000年,該物種被宣佈在野外滅絕,僅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圈養收藏中。
幸運的是,1985 年,一個雄心勃勃的恢復計畫與合作夥伴一起啟動,例如ZSL 倫敦動物園和撒哈拉保護基金會(SCF)。 該項目採取了深入的方法,試圖找出潛在的重新引入計劃在未來是否能取得成功。 2009年和2013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了一個合適的重新引入地區:即乍得的Ouadi Rimé-Ouadi Achim禁獵區。
ZSL 高級保護人員 Tim Wacher 表示:「彎角羚羊的回歸是該物種長期保護工作的結果,經過深入、精心的準備,並得到了阿布達比環境局的倡導和支持。 」生物學家在發給 IFLScience 的聲明中說:“所有撒哈拉羚羊物種都受到嚴重威脅,但這個項目證明,只要有正確的意願和資源,我們就可以確保它們的未來。
2016 年,21 隻彎角羚羊被放回乍得的野外圍欄保護區,每隻動物都配有 GPS 衛星項圈,以便專家能夠追蹤它們。 放生後大約六個月,30 多年來第一頭彎角羚羊幼崽在野外誕生,令團隊感到非常高興。 次年在2017年1月,另外 14 隻羚羊被釋放到同一地區。
該計畫的目標始終是創造一個健康、自給自足的人口。 自從大羚羊被放歸乍得以來,已有 510 頭小羚羊在野外誕生。
發表一項研究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對95 種植物和動物進行了檢查,這些植物和動物都已被宣佈為野外滅絕,但自1950 年以來一直由人類圈養,其中包括大羚羊,再加上乍得的種群數量,導致該物種已從野外滅絕名單中刪除至瀕危。
塔妮亞·吉爾伯特博士表示:「彎角羚羊的狀態從野外滅絕到瀕危,這證明了合作保護行動的力量,也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希望,即我們能夠做出真正的改變並恢復自然。真正的恢復機會。
該研究表明,目前野生滅絕物種中只有四分之一是重建計畫的一部分,但該計畫的成功表明,重新引入計畫可以與多個組織的國際合作和保育工作結合。
「像彎角羚羊這樣的計畫表明,扭轉這些物種的命運是可能的——我們只需要能夠為其他只有在人類照顧下才能生存的野生滅絕物種提供同樣的資源和承諾。” ZSL 動物研究所研究員、ZSL 野外滅絕研究的資深作者 John Ewen 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