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天文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探測,指向最早的恆星。
人類從未觀察到宇宙中第一批閃亮的恆星。 他們活得快,死得早,但他們創造了更重的元素,最終造就了我們。 天文學家現在認為,最近對非常遙遠的星系的一些觀測只能透過存在來解釋。
團隊稱他們為“天體怪物”,他們不是在開玩笑。 這些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 5,000 到 10,000 倍,最多存在 200 萬年。 它們的核心溫度是太陽中心的五倍。
這些超大質量恆星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但引起研究人員興趣的是球狀星團。 這些是宇宙中質量最大、最古老的星團,而且密度非常大。 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超大質量恆星也是在球狀星團中形成的——不幸的是,目前還不能直接看到它們。
「球狀星團的年齡在 1,000 到 130 億年之間,而超級恆星的最長壽命是 200 萬年。 因此,它們很早就從目前可觀測到的星團中消失了。 巴塞隆納大學 ICREA 教授、共同作者 Mark Giele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僅留下了間接痕跡。陳述。
但它們確實留下了一些東西:較重的元素。 JWST 在星系 GN-z11 中發現的正是這個特徵,該天體曾經一度擁有「銀河系」稱號。。 由於 JWST 的觀測,天文學家對這個物體有了更多的了解,它的光來自大爆炸後僅 4 億年。
「已經確定它含有非常高比例的氮和非常高密度的恆星,」來自日內瓦大學的合著者丹尼爾·謝勒補充道。
額外的氮被視為這些球狀星團中超大質量恆星短暫但至關重要的存在的明顯跡象。 除非你有足夠大的恆星,否則你不會得到那麼多的元素。
「氮的強烈存在只能透過氫在極高溫下的燃燒來解釋,只有超大質量恆星的核心才能達到這種溫度,正如我們團隊的碩士生勞拉·拉米雷斯-加萊亞諾( Laura Ramirez-Galeano)的模型所示,」解釋道主要作者 Corinne Charbonnel 教授也來自日內瓦大學。
這個模型可以解釋氮豐度的異常現象,但並不能明確證明超大質量恆星曾經存在過。 該團隊計劃使用更多對遙遠星系的觀測以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工作。
該研究發表在期刊上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