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有一個洞穴,長期以來一直與超自然現象聯繫在一起。 圍繞著該遺址的民間傳說如此濃厚,以至於直到今天,現代薩滿教的實踐者仍在那裡舉行擊鼓活動。 但是是什麼讓這個地方在精神上如此特別呢? 嗯,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答案,雖然很平凡,但仍然很酷。
夾縫洞,俗稱該死的教堂(英文「魔鬼教堂」),位於芬蘭東部的科利山脈,是芬蘭人的一個神話之地。 一百多年來,科利國家公園周圍的森林和景觀吸引著想要欣賞壯麗景色的遊客和藝術家。 但這個洞穴本身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充滿了神秘色彩。
據說,聖人被稱為先知,老的, 或者巫婆在芬蘭語中,人們會聚集在山洞裡,用聲音與精神世界溝通。 很像薩滿這些人會在欣喜若狂的精神狀態下進行聖餐,憤怒、喊叫、跳躍、踢打、與看不見的力量戰鬥或只是為了恐嚇看不見的力量。 作為儀式的一部分,他們也會唱歌、念咒和發出其他聲音(例如開槍)。
聲音看來,這可能是這些實踐的關鍵方面,這促使赫爾辛基大學考古學研究員 Riitta Rainio 和東芬蘭大學文化研究研究員 Elina Hytönen-Ng 調查了魔鬼教堂的音響效果。
他們想看看聲學特性是否可以幫助解釋與該空間相關的信仰,以及為什麼選擇它作為這些依賴聲音的超自然聚會的合適地點。
研究人員發現,魔鬼教堂存在一種獨特的共振現象,可以放大和延長特定頻率的聲音。 他們認為,這可能影響了圍繞洞穴的信仰和經驗。
在審查檔案證據時,他們發現一位在該地區活動的聖人,一位名叫基諾萊寧(Kinolainen)或有時被稱為托薩維寧(Tossavainen)的人,使用這個洞穴進行精神實踐。
「根據民間傳說,基諾萊寧會帶著他的病人去『教堂』與魔鬼談論他們疾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這種治療儀式通常包括大聲喊叫、跺腳、射擊和敲擊,」拉尼奧在書中解釋道。陳述。
Hytönen-Ng 也採訪並觀察了一位利用洞穴進行儀式的現代薩滿教修行者。 根據他們的說法,這個洞穴具有特殊的能量,使他們能夠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自己的根」建立聯繫。
“練習者在採訪中表示,特別是在洞穴後面的擊鼓活動開闢了‘新視野’。”
在背面進行的聲學測量洞穴其結構就像一個牆壁光滑的走廊,表現出強烈的共振現象。 它是由平行牆壁之間的駐波引起的,駐波會產生洞穴自然頻率(231 Hz)的音調。 在拍手或擊鼓等劇烈脈衝後,這種音調仍可聽到約一秒鐘。
在 231 Hz 頻率附近的空間中發出的音調被放大和拉長。
“我們對薩滿修行者進行了錄音,發現他們反复發出 231 赫茲的聲音,然後洞穴以其自然頻率放大聲音。”
擁有稀有房產的非凡空間
研究人員表示,共振是建築環境中常見的現象,但在自然界中很少發生。 魔鬼教堂的關鍵在於其光滑的平行牆壁,這使得它能夠產生這種罕見的共鳴。
在其他地方也觀察到類似的共振,例如法國和西班牙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這些洞穴發生在已知的附近洞穴壁畫。
Rainio 和 Hytönen-Ng 假設,魔鬼教會的共鳴將是幾個世紀以來在那裡舉行的儀式的一個持續的、雖然微妙的伴侶。
“當聲學研究者聽到共鳴時,過去的人們可能會感覺到一種精神的存在,而薩滿教修行者可能會感受到一種特殊能量的存在,這取決於他們的背景。”
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如何利用共振來促進物理空間或自然環境之間的交流。
該研究發表於開放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