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的結果表明,背後的病毒- 一種罕見但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 - 可能透過皮膚接觸傳播,透過提供其到達皮膚表面的完整細胞圖譜。
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在感染後期,皮膚表面存在伊波拉病毒(EBOV),但其如何到達那裡的細節尚不清楚。
為了弄清楚病毒是如何到達皮膚表面的,這項最近研究的研究人員利用了健康的人類皮膚外植體,這是一種專門為了研究目的而切除和培養的活組織檢查。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小組使用了跨越皮膚表層(表皮)到中層(真皮)的外植體,並將它們真皮面朝下放入培養基中,然後添加伊波拉病毒顆粒。這樣做的目的是模擬病毒顆粒如何從血液移動到體內的皮膚。
透過添加特定於多種特定細胞類型和病毒的標籤(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研究人員能夠追蹤顆粒穿過細胞層的詳細路徑。。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但與大多數其他器官相比,人們對皮膚的研究嚴重不足。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溫迪·莫里 (Wendy Maury) 在一份陳述。
莫里和同事發現,病毒顆粒的旅程伴隨著大範圍的屠殺;幾種不同的細胞類型被感染,從在免疫系統中發揮作用的細胞到負責皮膚癒合的細胞。
當它確實通過皮膚傳播時,速度非常快——結果顯示病毒顆粒在三天內就到達了表皮。
「這項研究探討了皮膚作為伊波拉病毒感染潛在途徑的作用,並首次確定了皮膚中允許感染的幾種細胞類型,」研究聯合負責人凱利·梅辛厄姆說。 “總的來說,這些發現闡明了伊波拉病毒傳播到皮膚表面的機制,並可能解釋透過皮膚接觸進行的人際傳播。”
研究團隊還發現,角質形成細胞(構成表皮的絕大多數細胞,在其作為屏障的目的中發揮關鍵作用)和成纖維細胞(在皮膚中具有多種用途)含有特定的受體,可以讓伊波拉病毒進入皮膚。
這些結果不僅讓我們更了解伊波拉病毒可能傳播的另一種方式,而且所使用的模型可能是一種廉價而有效的方法來尋找新的伊波拉病毒。莫里和他的同事也證明了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阻止外植體的感染。
「這些常規處理的組織很容易從健康的人類捐贈者那裡獲得,」作者寫道。 “因此,外植體模型可以作為表徵抗病毒藥物的優秀中間模型系統。”
該研究發表於科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