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大象現已正式瀕臨滅絕
它也最終被確認為亞洲象的亞種。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74850/aImg/77116/elephant-m.jpg)
即使是成年婆羅洲像也比其他亞洲像小得多。
圖片來源:© WWF MY Cheryl Cheah
婆羅洲像是世界上最小的現存大象,經過數十年的棲息地破壞、與人類的衝突以及對其地位的爭論,現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為“瀕危”物種。種。
婆羅洲大像是以其名字命名的島嶼所獨有的特點是小與他們的親戚相比,身高約為 2.5 至 3 公尺(8.2 至 9.8 英尺)。 他們長期以來被懷疑是亞洲象,有些人認為它們在大約 30 萬年前就與大陸的親戚隔絕了其他的推測它的年代更接近 11,400 至 18,300 年前。
這只是圍繞婆羅洲大像在動物世界中的地位爭論的一部分,這使得為它們提供所需的保護變得更加困難。
據認為,婆羅洲像只剩下大約 1,000 頭,隨著它們棲息的森林被砍伐(用於伐木和砍伐),其數量持續下降。種植園——以及最近的增加。
值得慶幸的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NHM) 的一個團隊進行的新研究支持將它們歸類為亞洲象亞種,因此將它們列為瀕臨滅絕的亞洲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該研究對 NHM 收藏的 120 多個亞洲象頭骨進行了比較,揭示了婆羅洲象與印度象之間的一些關鍵差異。; 他們的頭部較寬,而在軀幹所在的頭骨區域,間隙較窄。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74850/iImg/77115/Elephas%20maximus%20borneensis%20skull%20in%20NHM%20collection%20%C2%A9%20The%20Trustees%20of%20the%20Natural%20History%20Museum,%20London.jpg)
研究中使用的頭骨之一。
圖片來源:©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受託人
將其與基因研究結合,基因研究也顯示了兩者之間的明顯差異,然後砰的一聲——你就得到了一個經過證實的亞種。
希望透過這項研究以及將婆羅洲象分類為亞種,保護它們的努力將會加大。
「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保護各個層面的自然變異——不僅是不同的物種,還包括物種內的獨特種群,」NHM 古生物學家、進行這項研究的團隊成員阿德里安·利斯特教授在發給IFLScience 的聲明中表示。
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保育生態學家 Cheryl Cheah 博士補充說:“將婆羅洲象列入紅色名錄對於激勵保育工作和將資源引導到最重要的地區至關重要。”
並且,正如在許多情況下,僅保護一組動物很可能最終會在更大範圍內受益。
「大像是重要物種,在維持雨林健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說。 “通過保護這些大象,我們將保護許多其他物種和更廣泛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