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約有8.5億人沒有正式ID,而其中一些人有ID鬥爭而缺乏對隱私和數據的控制權。分散的ID有望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數字身份,但也帶來了風險和麵臨挑戰,這是一份新報告。世界經濟論壇(WEF)說。
這重新構想數字ID報告總共為政府官員,監管機構和高管提出了24項建議,定義了諸如數據開發,政治和技術風險之類的風險。報告中強調的風險之一是,出於營銷目的而被集中濫用的個人數據可能。
報告說:“敏感數據,例如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很高的剝削風險。” “對於難民等邊緣化社區,這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可以促進歧視性目標。”
報告指出,最好的政策是根本不收集高度敏感的數據,例如種族隸屬關係,因為這些可能是邊緣化或壓迫的向量。
技術和政策分析概述了分散的ID標準和建議,例如可驗證的憑據(VCS),分散的標識符(DID),零知識證明(ZKPS),Soulbound Tokens(SBTS)。它還列出了尚未與案例研究一起被廣泛採用的分散ID的可能原因。
該報告是由WEF加密影響和可持續性加速器的負責人艾登·斯拉文(Aiden Slavin)領導的一群貢獻者撰寫的。它得到了一個工作組的支持ID2020倡導與溝通主管以及工作組成員承認,包括DIACC的喬尼·布倫南(Joni Brennan),隱私國際高級研究官湯姆·費舍爾(Tom Fisher)和前ID2020創始人達科塔·格魯納(Dakota Gruener),OpenCRVS產品戰略和可持續性愛德華·達夫斯(Edward Duffus)的OpenCRVS,Accenture和Okta的代表。
在WEF的數字身份計劃僅三個月之後討論關於建議使用的國際政策和標準框架區塊鏈建立保護隱私的數字ID基礎架構的技術。
本月,WEF也發布了全球風險報告2023提出當前的危機及其潛在的後果。所謂的洞察報告警告說,生物識別技術對數字隱私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