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學者稱,禁止在澳大利亞禁止中國監視攝像機可能不是可行的選擇,而政府則應增加法規,包括更嚴格的生物識別數據規則。
在過去的一年中,該國一直在辯論使用中國製造的閉路電視和麵部識別系統的風險,例如Hikvision和大教堂。 2月,政府答應卸下中國相機從澳大利亞各地的州和聯邦建築物承認潛在的安全問題。
然而研究論文發表在《澳大利亞國際事務雜誌》上。
研究人員寫道:“及時有效的法規與個人和國家利益一致,將開始與中國構成的信息收集技術一起解決這些問題。” “這種方法還將有助於避免政治化並專注於保護隱私監管的明確準則。”
學者們說,這種法規有三種可能的途徑。首先是解決數據安全風險,例如向中國政府以及大規模網絡攻擊的潛在數據傳輸。
第二個是增強缺乏的數據隱私法規,尤其是在面部識別方面。
最後,研究人員說,有必要防止未經授權的監視能力整合。例如,他們指出了2021裁決與7-11集成在一起的面對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客戶調查活動的一部分,而無需獲得受試者的同意。
人們對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和網絡間諜活動的擔憂促使世界各地的政府評估並採取針對中國製造的技術的措施,包括美國和英國。英國生物識別專員弗雷澤·桑普森(Fraser Sampson)描述了Hikvision製造的相機作為“數字石棉”。
Hikvision和Dahua是全球CCTV系統的領先供應商。兩個相機製造商都是暗示在中國對少數民族(例如Uyghurs)的監視和鎮壓。澳大利亞結束了60,000個監視攝像頭網絡來自2021年的兩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