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南極冰蓋的質量增加足以超過該地區減少冰川減少的損失。
科學家說,新數據在南極洲提供了以前未記錄的收益,但它挑戰了其他報告的結論,例如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IPCC)研究。 IPCC較早的報告說,該大陸正在不斷失去陸地冰。
根據新的NASA研究發表在冰川學雜誌在涵蓋1992年至2001年的時期,南極冰蓋每年的淨收益為1,120億噸冰,但在2003年至2008年期間,每年下降至每年820億噸冰。
首席研究員Jay Zwally及其同事從1979年到現在的時間都評估了不斷錄製的氣象數據,以表明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南極洲東部地區的降雪量實際上每年減少了110億噸。該小組檢查了從冰芯收集的歷史數據,並發現10,000年前的降雪逐漸被拖延,並在過去幾千年中變成了冰。
研究人員也是成立從1992年到2008年,南極洲東部地區的冰增厚一直保持穩定,每年為2000億噸,而西部地區以及南極半島的損失飆升至每年650億噸。
Zwally認為,冰的積聚只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逆轉數字。他說,如果損失繼續以它們一直在增長的速度相同的速度增加,那麼損失將在約20或30年內趕上收益,而降雪量不會增加以抵制這些損失。
“好消息是,南極目前沒有為海平面上升做出貢獻,而是每年要花0.23毫米,” Zwally說。
但是,Zwally還提到,如果在IPCC報告中以每年0.27毫米的海平面上升記入了南極,則不來自非洲大陸,那麼必須有其他未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因素。
研究人員說,這項新研究提供了高程變化的長期記錄,這將有助於理解南極洲質量平衡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