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前,當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在月球表面邁出了第一步時,人類取得了巨大的飛躍。阿波羅11的成功著陸不僅結束了美國和蘇聯之間正在發生的太空競賽,而且還驗證了美國作為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
“阿波羅是出於特定政治目的的計劃,以出色的方式實現了這一目的,”說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首席歷史學家羅傑·勞尼烏斯(Roger Launius)。 “它向世界展示了,正如原本打算這樣做的那樣,美國在技術方面是首屈一指的。”
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和他的船員埃德溫(Edwin)“ Buzz” E. Aldrin,Jr。和Michael Collins完成的壯舉也與技術的發展和界限有關。傑伊·芭芭雷(Jay Barbree)寫了《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飛行的生活》(Life of Flight)。
無疑,成功的載人登陸月球也是當前對火星探索的興趣的主要靈感之一。在阿波羅11(Apollo 11)的載人任務之前,將一個人送到月球並將他帶回地球的想法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無論如何登陸還是發生了。儘管面臨挑戰,但美國現在也有好奇心的流浪者探索紅色星球。
在世界目睹人類降落在月球上的近半個世紀之後,美國似乎也正在為下一個巨大的飛躍做準備,這正在將人送往火星。 NASA目前正在製定一個名為“通往火星的路徑”的計劃,將載人的任務發送到紅色星球。該航天局表示,正如2010年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指揮的那樣,它打算在2030年代中期將人們帶到火星。
NASA說:“ NASA正在發展2025年到2030年代將人類送往小行星所需的能力。” “全國各地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都在努力開發宇航員將使用一天的生活和在火星上工作的技術,並從下一個巨大的人類飛躍中安全地回到家中。”
到目前為止,這個目標似乎不可能,但是隨著太空技術的發展,人類可能將來能夠將其變成紅色星球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