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表在《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在其範圍內,只有9%的候鳥在其棲息地中得到了充分的保護。
這些發現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為什麼遷徙鳥類卻衰落的原因,儘管存在著有助於保護它們的全球努力。
“遷徙物種一直依靠一系列高質量的棲息地,一直沿其遷徙路線,”說昆士蘭州大學的高級作者副教授理查德·富勒(Richard Fuller)。 “如果該鏈中的鏈接受到很好的保護,那麼某些物種可能無法完成其生命週期。”
根據這項研究,有90%的處於危險的候鳥中,大多數在一個地區都有足夠的保護,但在其他地區,尤其是在中國,印度和南美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
實際上,在過去的30年中,超過一半的遷徙鳥類種群的人口遭受了嚴重減少。
通常,候鳥在整個週期中都依賴大量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地點需要提供食物,休息和繁殖地點。因此,即使一個國家的區域受到保護,一個不打破鏈條並影響整個鳥類種群的位置。
在季節變化中,鳥類飛行相當出色的距離以找到休息的地方,有些耐力飛行超過10,000公里或約6,214英里。一些鳥類在一生中飛行了與月球距離的距離,並返回了三遍。
根據這項研究,在1,451種遷徙鳥類中,至少一部分遷移的一部分沒有足夠的保護。 18種在繁殖區域沒有保護,兩個物種根本沒有保護。
保護區通常由不同的國家指定,但是,國際努力和夥伴關係對於保護候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