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始,一種致命的病毒導致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大量海星死亡。 2014年至2015年之間,“海星浪費疾病”殺死了數百萬海星,造成了紫色海星(Pisaster ochraceus)的80%至99%,並影響了大約40個其他海星物種。
然而,一直在監測海星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在受到最嚴重的海洋生態系統流行的打擊之後,海星似乎捲土重來。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在俄勒岡州海岸幾乎兩年後,已經觀察到大量的小海星。
“儘管從歷史上看,Ochraceus的招聘一直很低,但從2014年秋季到2015年春季,所有地點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海星招募,比2014年大約7倍至300倍。寫在他們的研究中發表在期刊上PLOS一個5月4日。
但是,研究人員警告說,儘管這些少年的出現對海星人群提供了希望,但這並不意味著疾病的威脅已經結束。該疾病的另一輪可能證明是災難性的。
研究首席作者布魯斯·曼格(Bruce Menge)同樣說,少年海星人群的激增並不意味著更多的海洋生物正在誕生。
“這不是一個很高的定居點,也不是更多的海星誕生。他們只是進入少年階段的非凡生存率,”說Menge,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教授。“他們是否可以成年後,不屈服於海星浪費疾病而補充人口是一個大問題。”
這海星浪費病以病變的出現為特徵,其次是身體碎片化,最終導致受影響動物的死亡。
浪費被認為是由海星相關的緻密病毒引起的,儘管可能還有其他未識別的因素引發了這種流行病,這被恐懼會影響海星棲息地中的生物多樣性。
一些研究人員將爆發歸因於全球變暖引起的溫暖水域,但曼格團隊進行的研究並未發現水溫與爆發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