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水電壩可能會對生活在周圍地點的物種種群產生破壞性影響。這些負面影響會導致幾種物種的滅絕。
目前,全球有58,402個水壩。這些水壩主要提供能量和灌溉需求。
水庫地區通常被視為“保護保護區”,保護許多物種免受森林砍伐,偷獵和狩獵活動。但是,新發現表明,這些所謂的庇護所可能最終導致該物種緩慢的滅絕。
在斯特林大學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近250個水庫陸橋群島中的物種人口數據。其中一些地區包括中國的千島湖和巴西的Balbina水庫。
研究人員發現,與附近的大陸地區相比,水庫平均物種平均減少了約35%。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現在水庫群島的一個南美鳥類社區之一中發現了87%的物種。
儘管洪水會導致直接的領土和物種損失,但發現表明倖存的物種遭受“滅絕債務”。這是最初的損失之後,物種滅絕可能會在以後發生多代。
“無論大壩的位置,島嶼的大小或存在哪些物種,都有持續的物種損失,許多現有大壩仍然可能面臨滅絕,”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伊莎貝爾·瓊斯(Isabel Jones)博士
調查結果表明,為了防止水庫群島上的長期物種損失,應採取更多關於物種保護的努力。
現有的一些實踐包括擱置熱帶森林。但是,研究的合著者卡洛斯·佩雷斯(Carlos Peres)教授說,這是一種幻想。
東安格利亞大學的佩雷斯說:“但是,如果剩下的陸地生物群落在小島上,這就是海市rage樓。”
佩雷斯補充說,在構建新的基礎架構時需要分析這種情況。
這項研究是斯特林大學,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合作。研究是出版在生物保護日記在5月20日。
照片:丹尼·威廉姆斯|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