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的持續變暖正在導致高度破壞性的風暴以更高的速度發生,尤其是在過去四十年中超級颱風的強度顯著增加的亞洲地區。
在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自然地球科學,Wei Mei教授和他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大學的同事檢查了夏威夷和日本中心的天氣數據,以了解海洋溫度的升高如何影響太平洋風暴的發展。
研究人員發現自1977年以來,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形成的颱風平均增長了12%至15%。在海洋某些地區,第4類和5類風暴的數量在同一時期增加了一倍,甚至在同一時期增加了兩倍,這使得降落的風暴被標記為最大程度的降落。
雖然颱風的強度是根據它能夠維持的最大風速確定的,但眾所周知,它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例如由大風,風暴潮和大量降雨量所帶來的損害程度,會增加不成比例的損害。
這意味著,如果颱風的強度增加了約15%,其破壞力也可以增加多達50%。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由於沿海地區的水溫升高,他們檢查的大多數颱風都在強度增長。這使風暴可以在襲擊土地之前大大增加能量並大大提高風速。
颱風的強化
目前尚不清楚太平洋颱風的加工是否是由自然循環或人為氣候變化引起的,因為40年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這種急劇轉變。
但是,梅和他的同事認為,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的預測,全球變暖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太平洋的海洋溫度。這意味著將來更強大的颱風可能會更頻繁地形成。
“我們想給出這樣的信息,即颱風的強度有所增加,並且由於氣候變暖,將來會增加。”說。
他指出,公眾需要為如此強大的風暴做準備,並採取行動,以減少碳排放以減輕全球變暖的影響。
梅補充說,了解颱風強度的變化對於災難準備至關重要。
2015年12月,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簽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該協議旨在減少全球碳排放,以防止世界平均溫度升高2攝氏度(3.6華氏度)。
中國宣布9月3日,星期六,它批准了氣候協議,允許其加入其他已經正式通過該交易的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