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的發現表明,在過去十年中,美國的癡呆率率急劇下降。在一項涉及10,000多人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癡呆症的發生在2000年至2012年之間下降了約24%。
無法治愈癡呆症
失智是大腦功能的損害,其特徵是記憶問題和人格變化。這種病仍然是最昂貴的慢性疾病之一,對患者及其家人產生了重大影響。
目前尚無治愈方法來逆轉癡呆,這主要影響老年人。美國有400萬至500萬人獲得癡呆診斷每年,但是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增加,疾病的影響預計會在未來幾十年中增長。
雖然對癡呆症率的預測是慘淡的,但新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研究的老年人的癡呆症風險下降。該研究的結果同樣反映了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的其他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
癡呆率下降的原因
研究人員說,癡呆症發生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兩個因素脫穎而出。與2000年的參與者相比,2012年的參與者在學校工作了多年。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也受到更積極的控制。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寫道:“後來出生的隊列中教育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些降低的癡呆症風險,並且有證據表明,心血管危險因素治療的改善(例如,糖尿病)也可能發揮了作用。”出版在JAMA內科週一。
“但是,導致癡呆症患病率下降的全部社會,行為和醫療因素仍然不確定。”
影響癡呆症的未來影響
研究人員說,不管率下降,癡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尚未解決。
但是,來自安阿伯(Ann Arbor)的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研究員肯尼斯·蘭加(Kenneth Langa)表示,結果對現在可以採取的措施可以減少癡呆症的風險,從而提供了一些希望和樂觀的態度,因此未來的影響仍然很大,但可能並不像早期預期的那樣可怕。
“即使沒有治愈阿爾茨海默氏病或一種新藥物,我們可以在醫學,醫學和行為上做的事情可以大大降低風險,”蘭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