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恐龍時期生活的昆蟲的遺體被發現保存在琥珀色。該物種具有外星人的外觀和特徵,研究人員認為類似於ET的外觀
研究人員在一項發表的研究中描述了無翅的雌性昆蟲白堊紀研究。他們說,這種昆蟲可能生活在樹皮的裂縫中,在史前時期,它以蠕蟲,蟎蟲或真菌為食。
獨特來自其他已鑑定的昆蟲物種
迄今為止,科學已經確定了約100萬崑蟲,但已確定的昆蟲物種僅屬於31種現有的科學秩序。新發現的史前昆蟲雖然是獨一無二的,並且與其他昆蟲的其他昆蟲不同,科學家決定將該生物置於自己的秩序中。
“我從未真正看到過類似的東西。它在昆蟲世界中似乎是獨一無二的,經過大量討論,我們認為它必須以新的順序取代它,”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作者小喬治·普納爾(George Poinar Jr.)。
專門從事琥珀色的動植物生命形式的Poinar補充說,這一發現最奇怪的是昆蟲的頭“看起來非常像外星人經常被描繪的方式”。
由於獨特的功能而分配給新創建的訂單
該物種被命名為緬甸的Hukawng Valley礦山的Aethiocarenus burmanicus,被發現被發現,被分配給了新創建的Aethiocarenodea秩序,這是科學認識的昆蟲群的第32個分類。科學家所在的昆蟲唯一的其他標本也保存在琥珀中。
與恐龍一起生活的Aethiocarenus burmanicus卻很微不足道,但它的眼睛凸起。昆蟲最不尋常的特徵之一是其右三角形頭的頂點位於其脖子的底部。
科學家說,這一特徵在任何其他已知的昆蟲物種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它轉向側面時,現在允許現在滅絕的物種看到近180度。
“雖然今天有三角形頭部的昆蟲很常見,但三角形的斜邊始終位於頭部的底部,並附著在脖子上,頂點在頭頂的頂點,”研究人員寫在他們描述史前昆蟲的研究中。
分泌的化學物質以保護自己免受史前掠食者的侵害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雜食動物的昆蟲,還具有長,狹窄且平坦的身體以及長長的腿,這表明它可能很快就會移動。脖子上是分泌沉積物的腺體,可能是一種驅動掠食者的化學物質。
該物種的獨特特徵可能有助於它在以前的1億年前的森林中生存下來,但出於尚不確定的原因,昆蟲已經消失了。其滅絕的可能原因是失去了首選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