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開發的另一種醫療程序很快就可以進入急診室,以作為患者的長期緩解。
來自澳大利亞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針灸是傳統中藥的一部分,可以緩解疼痛患者的ER患者。
但是,儘管該程序能夠減輕人們的痛苦,但從長遠來看,其影響並不像科學家所希望的那樣直接。
什麼是針灸?
大約3000年前,針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從業者相信他們可以改善身體功能並促進自然自我修復通過刺激人體的特定部位,稱為針灸點。這可以通過將細的無菌針頭插入患者的皮膚中來完成。有時,壓力,熱量甚至電刺激用於增強這種效果。
針灸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在1997年增長,當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記錄並宣傳了治療各種醫療狀況的程序的安全性和功效。
RMIT衛生與生物醫學科學學院的馬克·科恩(Marc Cohen)教授解釋說,儘管許多從業者使用針灸治療社區環境中的疼痛,但該程序很少在急診室中使用。
他說,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護士和醫生需要為患者提供各種疼痛的選擇阿片類藥物例如嗎啡。已顯示阿片類藥物具有上癮的特性,尤其是用於長期治療時。
科恩(Cohen)指出,緊急情況的人們經常聲稱遭受相當大的痛苦。但是,這通常是由護理提供者管理不足的。這種限制激發了研究人員尋找替代形式的緩解疼痛適用於患者。
針灸作為長期疼痛緩解
在一項研究中特色在澳大利亞醫學雜誌,科恩(Cohen)和他的團隊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檢查了來自四家澳大利亞醫院的528名緊急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患有各種形式的身體疼痛,例如急性下腰痛,偏頭痛或踝關節扭傷。
研究人員使用10分制來確定患者聲稱遭受痛苦的疼痛程度。說他們的疼痛水平至少為4個尺度的患者單獨進行針灸,針灸以及藥物治療或僅藥物治療。
在接受治療一個小時後,所有三個治療組的患者中約有80%的疼痛水平至少為4,而不到40%的患者表示,他們的疼痛水平顯著降低。
但是,在48小時後,僅接受針灸治療的參與者中有82.8%表示他們可能會或絕對尋求相同的程序,而合併後組的參與者中有80.8%的人說他們會重複治療。僅接受藥物療法的患者中,約有78.2%的患者說他們將再次尋求治療。
科恩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針灸是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法,對於由於其他醫療狀況而無法服用標準疼痛藥物的患者,對那些無法服用標準的疼痛藥物尤其有益。”
“但是很明顯,我們總體上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開發更好的醫療方法來進行疼痛管理,因為該研究還表明,無論接受哪種治療,患者最初仍處於某種疼痛狀態。”
科恩補充說,澳大利亞醫院的一些急診科提供針灸治療。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整體上可以改善疼痛管理,以及針灸如何幫助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