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乾旱是導致伊利湖死區的主要因素。多年來,該湖一直困擾著藻類。然而,最近,乾旱也引起了巨大的死區的出現。
斯坦福大學卡內基科學學院的研究Yuntao Zhou和Anna Michalak的主要作者透露,該研究涉及研究1985年至2012年在伊利湖進行缺氧事件。
Michalak解釋說,死區是氧氣水平非常低的水體的區域。這些死區通常是由從農業土地中逃脫的肥料的氮和磷引起的。
研究人員報告說,夏季在伊利湖觀察到的死區的大小各不相同。該研究測量了28年的死區的大小,並確定了影響每年影響死區大小的因素。
研究發現,2012年的干旱導致河流(將水帶到湖中)使河流低落。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死區。
研究人員列舉了以前的研究,該研究主要集中於由於農場洗滌肥料作為死區的驅動因素而引起的磷的流入。
新的研究表明,肥料的流入絕對是死區的原因,但是在伊利湖的情況下,流入湖泊的河流的水是死區的主要因素。
研究人員認為,2012年河流支流的水流水流處於創紀錄的最低水平,這導致伊利湖觀察到了最大的死區。然而,2012年的藻類繁榮時期是溫和的。這項研究還強調,2011年在伊利湖佔據了創紀錄的高藻類繁榮,但並未引起創紀錄的高死區。
米哈拉克(Michalak)聲稱,河流支流的水流增加導致較小的死區,但藻華增加。
Michalak說:“實際上,僅河流的水流入就可以解釋死區大小的三分之一的變化,而背後的機制需要進一步調查。”
該研究還發現,其他因素,例如6月份吹來的西北風和7月的風速,還造成了伊利湖的死區和藻華。
這項研究是出版在日記中環境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