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正在競賽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可居住的社區,但地球仍然是唯一帶有生命的星球。但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確定了4,500多個系外行星中的24個知道可以宜居並可以為生活創造更好的環境。
這些星球太遠了,無法參觀,因為它們都超過100光年。取而代之的是,首席作者Dirk Schulze-Makuch建議將太空望遠鏡的時間集中在這些候選人上,這些候選人具有非常有希望的生活環境。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以幫助人類在整個宇宙中尋找生活。

地理生物學家和行星可居住能力專家Schulze-Makuch與天文學家合作,確定了其研究中發表的潛在超級可容納性標準天體生物學。
系外行星稍大一點,更老,稍溫暖,但比地球濕潤。根據這項研究,當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它們會創造出更好的條件,並在周圍稍微涼爽的環境中發展出複雜的生活。
該團隊還包括馬克斯·普朗克學院(Max Planck Institute)的雷內·海勒(Rene Heller)和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的愛德華·吉南(Edward Guinan),他們分析了所有4,500個已知的系外行星。儘管這些行星都沒有符合所有超級可居住的標準,但24個行星的總分比地球高。
儘管這些星球符合“超級可容納性”的大多數標準,但該團隊澄清說,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已經在這些世界中找到了生活,或者它們實際上是可居住的。這是因為科學家使用的當前望遠鏡還無法看到這些星球中的氣氛,但是將來的進步可能會允許它。

Schulze-Makuch說:“隨著下一個太空望遠鏡的出現,我們將獲得更多信息,因此選擇一些目標很重要。”其中包括ESA的柏拉圖,NASA的James Webb望遠鏡以及Luvior太空天文台。
Schulze-Makuch說:“我們必須關注某些具有最有希望的複雜生活條件的行星。”他指出,我們不應該卡住尋找第二個地球,因為其他行星可能更適合生命。
另請閱讀:現實生活中的宇航員列出的5個最現實的太空電影
是什麼使行星可居住?
宜居性意味著擁有有利於壽命的合適條件,儘管它們可能沒有真正的生命。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帶有行星的系統在宿主之星的Goldilocks區域或液態水宜居區。
儘管當前的技術無法確認行星的標準中是否“比地球濕”,但科學家們假設行星符合其他標準,例如距離恆星,表面溫度和大小的距離,將具有所需的水。
主人明星的年齡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科學家搜索帶有G星的系統,就像太陽一樣,以及帶有K矮星的系統,它們的發光量較小,質量較低,較涼爽。這些K星的壽命在20到700億年之間的壽命也更長,而Sun剩下的100億年也是如此。
同樣,行星不應該那麼老,可以居住,因此它們應該躺在5到80億年之間。此外,一個比地球大10%的行星應該擁有更宜居的土地。也應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5倍,以保持其內部加熱,同時具有更強的重力以保持其大氣更長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認為,水分,雲和濕度的形式更多的水可能會有所幫助,而溫度稍溫高,而溫度稍溫高約8度,平均表面溫度也更好。
雖然24個頂級行星候選人中沒有符合所有超級可行的標準,但其中一個具有四個關鍵特徵。與地球相比,這可能為生活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舒爾茲·馬庫奇(Schulze-Makuch)指出:“有時很難傳達這一超級可棲息地的行星原則,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擁有最好的星球。”
另請閱讀:NASA的哈勃望遠鏡捕捉了NGC-2525的令人嘆為觀止的爆炸,持續一年,然後逐漸消失!
這歸技術時代擁有
由CJ Robles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