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一半的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了,因為全球溫度已經超過1.5攝氏度。該研究的重點是2013年至2017年珠穆朗瑪峰基地附近的Imja-lhotse Shar冰川。

喜馬拉雅山冰川迅速融化
NASA正式宣布7月是自1880年以來最炙手可熱的月份,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將氣候危機描述為“失控”。這一全球挑戰的切實後果現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NASA資助的最新研究表明,令人震驚的發現表明,喜馬拉雅冰川正在經歷迅速而戲劇性的融化,隨著行星越過關鍵的1.5度攝氏攝氏度閾值,幾乎一半消失了。
據《有趣的工程》報導,這項由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助理教授戴維·魯斯(David Rounce)與NASA海平面變更團隊和NASA的High Mountain Asia團隊合作進行的研究。
NASA研究花費數年來估計減少喜馬拉雅山冰川
他們的調查重點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底部附近的Imja-lhotse Shar Glacier。研究小組在尼泊爾呆了五年,監視了冰川基地的擴張湖,並記錄了冰川的靜修所。
根據Rounce的說法,目睹湖泊的生長,冰川在同一地點迅速稀疏,這是深刻的啟發。
他們的研究的計算機模擬和全球冰川模型不包括格陵蘭和南極冰蓋,這表明,到2100年,全球冰川可能會損失多達40%的質量。
如果與前工業水平相比,該模型的目標是預測融化冰川的結果。
位於偏遠和未觸及的位置中的冰川在揭示氣候變化的影響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這些冰川迅速融化,NASA指出,它觸發了後果,影響了我們環境和社會的各個方面。
ROUNCE及其團隊進行的研究代表了一項開創性的建模研究,該研究結合了衛星衍生的數據,其中包括全球所有215,000個冰川。
阿拉斯加大學和奧斯陸大學的冰川學教授瑞吉·霍克(Regine Hock)表示,這種複雜的模型利用了“新穎的衛星衍生數據集,這些衛星衍生的數據集以前在全球範圍內是不可用的。”
這些數據集涵蓋了NASA的Terra衛星的信息,包括日本的高級太空載熱發射和反射輻射計(ASTER),除了來自USGS-NASA Landsat 8和ESA哨兵衛星的數據外。
面對持久的全球氣溫升級問題,南極洲的冰冷膨脹正在努力應對緊迫的擔憂。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關於周圍巨大冰層的驚人發現南極冰蓋。
這種啟示可能對我們對海平面激增的預測具有深遠的影響,這表明先前的評估可能高估了它們的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