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開創性的使一位 69 歲的癱瘓男子能夠僅用自己的意念駕駛虛擬無人機——這是輔助技術領域的一項新成就。
這項尖端技術的發展有可能為數百萬患有嚴重身體缺陷的人開啟一個獨立和參與的全新世界。
大腦植入物的工作原理
據英國線上報紙報道獨立報,這種創新的植入物透過手術植入男子的中央前回,即控製手部運動的大腦區域。該設備持續監測大腦中的電活動,特別是那些與複雜的身體運動相關的訊號。
為了創造這項革命性的技術,研究人員遵循了一個細緻的過程:
- 參與者觀察虛擬手執行各種手指動作。
- 植入物記錄了這些觀察期間的神經細胞活動。
- 這些數據透過與大腦中特定手指運動相關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解碼。
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創建一個介面,參與者可以透過使用不同的手指組和精確的二維拇指運動來使用虛擬手。
從手指運動到無人機控制
基於這項成果,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開發了一款四軸飛行器電玩遊戲。解碼的手指動作現在被用來使虛擬無人機在遊戲中加速或改變方向。
志工完成了任務,駕駛四軸飛行器穿過隨機出現環形的障礙物。這項成果表明,該系統可以解碼複雜的大腦訊號,以執行準確、即時的動作,這是以前的系統無法實現的。
癱瘓患者的新希望
全世界有數百萬人因癱瘓而面臨嚴重的限制。這種大腦植入技術提供的不僅僅是物理控制——它還提供了一種賦權、娛樂和社交聯繫的感覺。
研究參與者描述了支持感,表達了體驗如何滿足關鍵的未滿足需求,包括對互動和娛樂的渴望。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神經外科醫生馬修·威爾西(Matthew Willsey)表示:「作為人類,我們喜歡或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使用多種個性化的手指動作,例如打字、縫紉、演奏樂器。說。
遊戲以外的潛在應用
這項技術不僅僅意味著駕駛虛擬無人機。最終,隨著它們的不斷發展,這種大腦植入物可能會允許完成以下任務:
- 在電腦螢幕上移動遊標。
- 輸入電子郵件。
- 透過社群媒體。
- 串流傳輸程序或控制設備。
- 解碼手指動作甚至可能使彈鋼琴或進入高度複雜的虛擬實境等活動成為可能。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在這項突破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人工智慧識別大腦內的活動模式並將其與特定的手指運動相關聯,有助於實現前所未有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這種大腦植入物標誌著癱瘓者恢復獨立的潛在途徑,被認為是一項非常有希望的突破。首先,它使患者能夠應對數位環境並在其中執行高度精確的操作。
隨著研究的繼續,科學家將嘗試進一步完善這些植入物,有可能將它們與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和穿戴式裝置整合。最終目標?對於那些身體有限的人來說,讓不可能成為現實。
要查看完整的研究,請訪問自然網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