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新論文,表明污染與心臟問題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進行了這項研究,以顯示臭名昭著的BP石油洩漏對受影響金槍魚魚的影響。
儘管科學家長期以來對人類和魚類的污染與心臟問題之間存在聯繫,但對有毒化學物質和心臟細胞相互作用的細節知之甚少。關於漏油和金槍魚心臟問題進行的研究與空氣污染對人心臟的影響相似。
“從NOAA研究中,我們知道,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原油對魚類胚胎和幼蟲的發展有毒,但還沒有確切地理解為什麼為什麼。”說NOAA生態毒理學領導者Nat Scholz,該研究的作者之一。 “這些新發現更清楚地定義了沿海和海洋棲息地中魚類和其他物種的石油化學威脅,其含義超出了溢油範圍,以至於其他污染源,例如陸基城市雨水徑流。”
這項研究是出版在《在線雜誌科學》中。這項研究也是持續有關2010年BP石油漏油事件的自然資源損害評估的一部分。
原油由不同化合物和化學物質的複雜湯組成,其中許多對大多數生物有毒。科學家特別警惕稱為多環芳烴(PAHS)的化合物。萘是PAH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但是,這些化合物也存在於原油和空氣污染中。此外,PAHS非常持久,並在清理漏油後幾年中仍存在有毒數量。這些有毒化合物可能會對心臟細胞的功能造成破壞。
斯坦福大學海洋科學教授芭芭拉·洛克(Barbara Block)說:“心臟細胞跳動的能力取決於其將鉀和鈣(如鈣和鈣)迅速進入細胞等必需離子的能力。” “這個動態過程是所有脊椎動物共有的,稱為'激發 - 收縮耦合'。我們已經發現,原油會干擾這種至關重要的信號傳導過程,使我們的心臟細胞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在原油中可以發現的有害化合物會干擾心臟細胞膜中存在的鉀通道。這導致每次心臟跳動後重新啟動心臟收縮和放鬆週期所需的時間增加。
這項研究是由蒙特雷灣水族館基金會(NOAA)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聯合努力資助的。該研究的結果還將在即將舉行的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度會議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