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溫不斷上升,導致北半球礁石上看到的珊瑚的廣泛漂白。
專家認為,這種趨勢可能會導致珊瑚大規模死亡,並從長遠來看影響魚類和貝類的供應。
儘管珊瑚能夠從輕度漂白的作用中恢復,但長期或嚴重的漂白仍可以殺死海洋無脊椎動物。暴露於漂白劑也會增加珊瑚對疾病的敏感性。
一旦珊瑚開始死亡,珊瑚礁系統通常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珊瑚礁還必須保持不受干擾,才能進行恢復。
NOAA珊瑚礁觀察的協調員馬克·埃金(Mark Eakin)解釋說,去年6月開始的漂白劑對太平洋西部地區的珊瑚造成了破壞。他說,NOAA擔心漂白可能會傳播到西大西洋並再次回到夏威夷。
根據該機構的說法,珊瑚死亡後,珊瑚礁開始降解,而珊瑚創造的結構開始侵蝕。這降低了海岸線的保護水平,並減少了魚類和貝類的自然棲息地數量。
2015年初,珊瑚礁守望台成員對這種情況的命名為“珊瑚漂白前景”進行了四個月的研究。他們提供了對南太平洋地區珊瑚漂白的準確預測,例如在斐濟,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美國薩摩亞和所羅門群島。
該研究還預測了印度洋的珊瑚漂白,例如在不列顛印度洋領地覆蓋的馬爾代夫和地區。
珊瑚礁手錶的監測團隊擔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一步的珊瑚漂白可能會給尚未從去年的漂白中恢復的珊瑚帶來災難。
“許多健康,彈性的珊瑚礁只要有時間恢復,就可以承受漂白,”指出。
“但是,當您在短時間內重複在礁石上進行漂白時,珊瑚很難恢復和生存。在珊瑚遭受其他環境威脅(如污染或過度捕撈)遭受其他環境威脅的情況下,這甚至更糟。”
當珊瑚在養分,光或溫度等環境中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發生珊瑚漂白。一旦發生,珊瑚就被迫釋放在組織中發現的共生藻類,從而導致組織變成蒼白或白色。
沒有這些共生藻類,珊瑚會失去其主要食物來源,並變得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
專家說,自2014年以來在太平洋地區看到的廣泛漂白只能是由高溫引起的。
照片:奧利弗·多德(Oliver Dodd)|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