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印度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院(AIIMS)的研究人員研究了500例在過去10年中住在印度新德里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他們發現症狀在11月和12月的月份惡化。這個兩個月的時期的特徵是大氣中高水平的懸浮顆粒物(SPM)2.5。
顆粒物物質,也稱為顆粒污染,是一個術語,用於懸浮在空氣中的混合固體顆粒和液滴。這些顆粒包括煙灰,煙霧,灰塵和污垢,它們足夠黑,可以被肉眼看到。
“過去幾年來,我們從新德里的印度氣象部收集了有關空氣質量的數據,然後跟踪了AIIMS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患者,”說AIIMS系主任兼風濕病醫學教授烏瑪·庫馬爾(Uma Kumar)。他們發現,當空氣污染物增加時,患者表現出增加的症狀。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91個國家進行了1,600個城市的研究,以了解誰是世界上顆粒物的年平均水平最高2.5。 WHO成立新德里的PM 2.5平均153。
衛生專家認為,流變學障礙是印度疾病和居民最大的變形,對這種疾病的了解有限。印度約有1800萬人患有某種風濕病。對於未及時治療的患者而言,器官損傷和關節畸形是最壞的情況。
類風濕關節炎尚無治愈。但是,諸如治療和藥物等症狀管理技術可以降低炎症並防止關節損害。眾所周知,運動可以緩解關節炎症狀。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釋放出稱為內啡肽的快樂激素,也稱為“自然止痛藥”。眾所周知,定期運動可以防止抑鬱症並防止關節變硬。由不引發炎症的食物組成的健康飲食也會有所幫助。
城市生活和生活方式每年都會大大促進關節炎患者的興起。缺乏意識和延遲治療增加了關節炎患者最壞情況的機會,有些情況甚至會導致早期死亡。這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狀包括關節僵硬和疼痛,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發燒以及食慾大幅下降。早期檢測在症狀管理中起關鍵作用。
照片:NicolòLazzati|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