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正在圍繞 2nm 半導體的生產進行聯手。降低晶片雕刻的精細度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圍繞主權的技術和地緣政治問題。這兩個大國的處境或多或少是相同的:他們都讓生產流向亞洲。 1990年,美國生產了世界半導體的37%,日本生產了50%,如今份額已下降至12%和10%!今天的大贏家是台灣(50%)和韓國(10%)。
因此,這是美國和日本重新征服的目標,而不僅僅是在產量方面。 Car如果IBM是第一個燒2nm晶片的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全球業界真正掌握這項技術還需要時間。第一個將 2nm 列入其路線圖的顯然是台灣台積電,該公司正在創建自己的工藝,最重要的是創建自己的供應鏈。
尤其是在這一領域,日美夥伴關係對雙方都非常重要:它涉及將日本(生產機器、晶圓和化學產品的領導者之一)的工業與美國結合在一起。
限制對台灣的依賴以保護自己免受中國的侵害
台灣擁有全球超過 50% 的半導體產量,其中包括 92%(!) 最先進的節點(7 奈米及以下),憑藉冠軍台積電和聯華電子等其他小公司,台灣成為該領域的世界冠軍。並不是說台灣是敵人,遠非如此。但該島是中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中國政府希望控制這個小共和國。
美國和日本希望減少依賴,特別是在中國攻擊或接管台灣的情況下。而由於台積電不願意將其最先進的工廠建在島外,因此有必要開發第二供應來源,以防萬一。
另請閱讀:中國挖走台灣半導體工程師(2021)
即使維持現狀,台灣仍然是一個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都靠近中國的島嶼,大多數居民在種族上認為是漢族,少數人甚至是親中國的。偏見會導致資訊外洩甚至徹底間諜活動的風險。台灣政府很清楚這個問題,並不斷面臨來自北京的智力和工業掠奪的企圖。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吉田光一對刻有第一顆 2nm 晶片的 IBM 工廠(紐約州奧爾巴尼)的訪問只是兩國尋求工業協議的第一塊石頭。該協議的輪廓如何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考慮到利害關係和中國的“風險”,兩國別無選擇,只能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