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關高速互連技術的知識很少見。即使對於分配到儲存管理的 IT 專業人員也是如此。陷入困境叢集Linux,
無限寬頻從未吸引過人群。更糟糕的是,儘管它有優勢,但它的一些創建者(英特爾和微軟)退出了該問題的工作小組,
然而,它匯集了大牌(IBM、Sun、戴爾等),儘管業界不再優先考慮其生存,但最近的一些公告為 Infiniband 帶來了新的生命。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是對光纖通道的威脅,這一切都是從帶有 Infiniband 互連選項以及「經典」千兆位元乙太網路選項的伺服器數量增加開始的。然後就變得有趣了
也可以在 Infiniband 中連接儲存託架。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大多數 SAN 都是透過光纖通道連接的。因此有必要使用光纖通道/Infiniband“橋接器”,
最終很少有人採取這種選擇。
原生 Infiniband 連接。
上週,Engenio (LSI Logic) 又向前邁出了一步,推出了其 6498 儲存陣列和相關控制器,具有原生 Infiniband 連接性,無需
網關。對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光纖通道來說則不太好消息。因為與後者相比,Infiniband 具有真正的優勢:10 Gbit/s 的高速(未來幾年計劃達到 20 甚至 30 Gbit/s)
目前光纖通道為 4 Gbit/s(8 Gbit/s,隨後計劃為 16 Gbit/s);和“成本幾乎低兩倍”,Engenio 南歐總監 Georges Etaix 表示,是否足以推動 Infiniband 成為連接 SAN 的首選技術?「我們也不應該一概而論,整合商 Dataswift 的經理溫德姆·伍德豪斯 (Wyndham Woodhouse) 脾氣暴躁。
要利用 Infiniband,您必須有特定的需求:大量 I/O 和最小延遲。 SAN儲存不一定會使用它,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傳統技術。 '目前,Georges Etaix 確認沒有大規模遷移到 Infiniband:'許多實驗室或具有高儲存網路的大型帳戶
表演很有趣,但它們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從 2006 年開始,我們應該會看到連接儲存、伺服器和網路的完整 Infiniband 基礎架構的部署。 '一種方法
思科採用,其全新的Infiniband伺服器光纖交換器(SFS),成果
收購 TopSpin 的過程中,他非常依賴它。然而,儘管製造商實力雄厚,光纖通道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