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生日在適當的時間到來。 MacBook Air 就是其中之一。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於2008 年1 月15 日宣布推出,並於同年1 月29 日上市(距今僅15 年),Apple 的超便攜筆記型電腦是當時的產物,也是史蒂夫賈伯斯團隊的人才的產物。正如通常的情況一樣,蘋果公司並沒有首先出現,但它從現有的機器中搶走了風頭,成為了筆記型電腦的殺手。
誕生於英特爾時代
在放棄 PowerPC 晶片轉而採用英特爾處理器僅僅三年後,蘋果就重新定義了超便攜筆記型電腦。而這次的團隊變動,並不是一個細節點。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蘋果意識到,如果不把 Power PC G5 變成熱水瓶,就永遠無法安裝在 PowerBook 中,蘋果必須下定決心揚帆起航,尋找另一個技術合作夥伴……英特爾獲得了一個新的享有盛譽的合作夥伴。
傳說史蒂夫·賈伯斯在參觀英特爾實驗室時看到了一個低功耗平台,該平台旨在作為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的基礎。憑藉談判天賦和著名的現實扭曲力場,史蒂夫·喬布斯將獲得某種暫時的排他性,是時候讓 MacBook Air 取得自己的印記,並確立其作為超便攜新化身的象徵性統治地位。
也是他開創了另一個不太受歡迎的趨勢,即貧乏的連結性,犧牲了技巧的祭壇。
新時代,絕對控制的時代
現在讓我們在時間上邁出一小步,迎接一場新的偉大的技術變革。我們正處於蘋果矽時代。 iPhone 和 iPad 已經存在了。由於其可觀的銷量,它們為蘋果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意外之財,從而使蘋果公司能夠冒險走上一條對創新及其產品進行更多控制的新道路。這家庫比蒂諾巨頭開始涉足CPU核心,從2010年的A4開始,直到2017年專注於GPU部分,推出A11 Bionic,其中還包括這些晶片歷史上第一個神經引擎。正是從這種成熟、從這種技術成熟開始,M1 和 M2 誕生了。
就像當時的英特爾處理器一樣,這些新組件使設想新的發展成為可能,它們標誌著 Mac 歷史上的新轉折點。透過在市場上推出在電源和電池上都顯示出卓越的每瓦性能比的晶片,蘋果公司為自己提供了再次定義我們對筆記型電腦的期望的方法。因為,儘管 Mac Studio 令人難以置信,但 Apple Silicon SoC 潛力的展示尚未以方式和 Mac Pro 結束,這將確定 Apple 晶片的基調和限制。
繼 MacBook Air M1 取得成功但沒有改變,證明了蘋果的超便攜筆記型電腦仍然佔有一席之地之後,我們看到了 MacBook Air M2 的到來,它採用了重新設計的設計,但並不是根本性的革命。至少不是因為它的輕便,甚至是它的外型。必須說,近年來,PC市場幾乎沒有進行過徹底的改造,大多數重新設計筆記型電腦的建議都圍繞著螢幕、觸控螢幕或折疊螢幕。直到 ARM 的一聲雷鳴之後,AMD 和英特爾才真正動搖了自己…
所以,是的,蘋果終於可以被 Mac 上的觸控螢幕所吸引,現在大眾已經習慣了觸控屏,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隨處可見。現在,macOS 介面也更適合於此,而且軟體適配工具也更先進。
然而,從短期來看,MacBook Air 的近期發展取決於 Mx SoC 的功能。這一代晶片遠遠落後於英特爾的迭代,除了通風方面之外,缺乏呼吸。 Apple Silicon 晶片不僅功能強大,足以滿足日常使用,而且還增強了 MacBook 的另一個原始承諾,即自主性。蘋果可以做得更好,但它已經成功地從大多數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即使由於最新的英特爾或 AMD 晶片,一些筆記型電腦開始退居二線。
不再有偉大的重塑嗎?
為了重新確立其霸主地位,在其成立十五週年之際,蘋果可以想得更大,用更大的面板。據一些傳言稱,這款巨型超便攜筆記本的對角線可能會超過 15 英寸。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特別是因為蘋果的超便攜筆記本迄今為止頑固地堅持 13 英寸(現在是 13.6 英寸,而之前是 13.3 英寸)。
憑藉 M2 的強大功能和低能耗,蘋果可以生產出一款大型超便攜設備,功能強大,足以完成所有任務,並且比目前其他機器更耐用……再說一遍,它不會是第一家。 LG Gram 已經展示了大而輕且舒適的潛力。但是,蘋果將擁有 M2 甚至 M2 Pro 的優勢。
這並不是深入的重塑,而是蘋果對其產品的控制力不斷增強的標誌。一條新的道路也許不那麼“革命性”,而是更加迭代,但這將再次推遲我們對普通公共筆記型電腦的期望……事實仍然是,如果沒有想像力或天才的一筆,控制-深度只會凸顯手機復興的缺席。因此,在等待硬體和用途的下一次革命(有些人以混合實境或擴增實境的形式出現)的同時,MacBook Air 已經 15 歲了,仍然值得擁有一些吸引我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