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 年,英特爾將在未來位於馬格德堡的德國工廠啟動半導體生產。投資的 170 億歐元將使這家歐洲獨特的工廠能夠生產電路“剛起步時就處於最前沿”,據英特爾稱。無論是2奈米,甚至1奈米,都沒關係:上線後就是亞洲工廠的水平,應該是歐盟的旗艦。在大流行及其引發的嚴重供應危機之後,這是一種受歡迎的技術寶石,凸顯了歐洲的一個主要弱點:半導體的國內和主權生產。工業上和地緣政治上同樣重要的因素。
中國對台灣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華為門)甚至西方對俄羅斯的技術禁運:最近的消息讓我們了解到半導體是戰略商品。歐盟面臨生產降級的風險。

迪特·霍芬德宣揚了這個現實。這位德國人在英特爾工作了 25 年,負責管理未來德國工廠的客戶。現在談論雕刻的精細程度和將於 2027 年離開馬格德堡的晶圓(「雕刻」印刷電路的矽板)的確切數量還為時過早。當談到這家工廠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時,他並沒有滔滔不絕。特別是對於作為主權政治參與者的歐洲來說。
英特爾投資一家工廠…歐洲必須投資

不帶半點挑釁,負責業務發展的人英特爾代工服務在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投下了一個小重磅炸彈:「在英特爾,我們一定會填滿這家工廠的訂單。但問題是用哪些晶片」。隨著組件需求的不斷增加,特別是透過持續的技術發展(5G、電動車等),生態系統歡迎額外的產能:英特爾將找到需要生產線峰值產能的客戶。尤其如此,因為其地理位置使其能夠主要實現亞洲或美國供應鏈的多元化。

«我們的客戶是歐洲人嗎?」霍芬德先生問。 」我們將建造一座最先進的工廠,我們已經擁有一些非常感興趣的潛在客戶。我與多家汽車公司有聯繫,有工業機械產業,甚至是航空航太和國防產業。但這些產業都沒有亞洲電子產業那麼龐大“,他強調。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范德萊恩 (Ursula Van Der Leyen) 和委員蒂埃里·布雷頓 (Thierry Breton) 找到了刺激尖端產業的資金。現在的問題是歐洲想用這家工廠做什麼。這種方法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大陸所造成的各種延誤。
歐洲在尖端晶片的消費和設計方面落後

身為歐洲電子元件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兩個產業是汽車和航空航太。這兩個領域正在使用越來越多的晶片……但不一定是尖端的。因為安全方面的限制,特別需要使用成熟的節點。即使趨勢正在改變。 “汽車製造商苦於零件短缺,想出了很多辦法。所以我認為,隨著新技術的進步,我們將越來越需要汽車中的尖端晶片。特斯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公司的領先地位在某種程度上是依靠其在半導體領域的精通而建立的。身為一個德國人,我不一定會高興地說出這樣的話!»。
“1990 年代,歐洲生產了 20% 的最先進半導體。我們只有 2-3%“
與需求的延遲相呼應,這些先進晶片的設計也出現了延遲。如果三星、聯發科、高通、蘋果和其他公司擁有這樣的專業知識,那是因為他們可以。他們銷售的設備的巨大產量和高利潤使他們能夠進行 5 奈米、4 奈米以及很快的 3 奈米的雕刻。 “1990 年代,歐洲生產了 20% 的最先進半導體。我們只有9%»,霍芬德先生回憶道。
然而,潛在的需求是存在的:“烏克蘭戰爭提醒我們我們的限制。尤其是在防守方面。我們沒有運算能力來即時追蹤和分析數百架無人機。在軍火工業方面,他們知道他們需要尖端晶片。但為了生產它們,歐洲需要一項有融資體系的倡議來促進這種生產。»,迪特·霍芬德解釋。

當您想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火合約時,您可能會感到驚訝,但大多數項目都無法獲得最先進的雕刻技術。一方面,製造流程的驗證需要時間(為了可靠性)。但最重要的是,低產量和開發成本之間存在不匹配,而開發成本近年來確實呈現爆炸性成長。雖然開發 28 nm 晶片的總成本約為 5000 萬美元/歐元,但對於 5 nm 晶片,這一金額必須乘以 11。光是設計一項就花了約 5.4 億美元。更不用說生產成本了!
無論是飛彈商人、汽車製造商或歐洲舉足輕重的航空航太領域,都應該進行成本共享、知識交流、共同協議等。但為此,這些美麗的人們必須自我組織起來。
歐洲必須自我組織(好吧,如果可能的話)

近年來對歐洲零件工廠最大的兩家投資來自美國公司:德國的英特爾和GlobalFoundries 與法國 ST 合作。儘管美國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在該行業的市佔率正在下降,也開始摀緊錢包,但他們仍然是歐洲計畫的最大融資者——英特爾計畫800億歐元!
歐洲的分裂無疑是造成組織缺乏的一個原因——即使歐洲人在半導體問題上發放資金的速度比美國政府快。但最重要的是美國組織的專業知識。這種力量有時很緩慢,但卻非常強大。

«歐洲產業的組織不如美國,而且歐洲沒有與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 (SIA) 相當的機構。»,霍芬德先生感嘆。 “這種情況必須迅速改變。機構必須幫助產業避免落後太多。在國防方面,歐洲必須認識到我們在某些領域並不擁有主權,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
如果歐洲充滿了“有趣的項目,充滿了非常聰明的人,例如 SiPearl、CERN、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Jülich 超級電腦中心等。» 正如霍芬德先生所指出的,對他來說,所有這些舉措仍然太小,而且組織不夠充分。圍繞半導體的不同部門的組織面臨許多挑戰:“在汽車行業,雖然有通用平台和標準組件(例如煞車),但必須圍繞電子設備完成相同的工作。特別是在供應商之間開發通用電子架構(通常不或很少互相交談,編者註)。這將帶來巨大的規模經濟,而這正是我們工廠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在 SiPearl 和 Atos 等科技公司以及國防領域,也存在規模和願景問題。一邊是馬格德堡,另一邊是法國的薩克雷工廠,它將成為我們歐洲戰略的‘思想領袖’,我們的到來不是為了主導市場,而是為了幫助歐洲工業轉型。
簡而言之:英特爾將在歐洲中心建立一座寶石般的工廠。但這取決於歐洲人在那裡開展他們的工業和/或主權計畫。或者英特爾會在其他地方尋找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