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WWDC 開幕主題演講的一部分,蘋果以極快的速度發布了一系列公告。當然還有作業系統,還有 Mac,給你。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傳言稱 15 吋 MacBook Air 將豐富蘋果的產品,這項傳言是真的。
我們很快就掌握了這款新的超便攜設備,儘管我們顯然距離革命還很遠,但它仍然值得我們的第一印象。
一個相同的案例,但更大
去年,蘋果為其基準超便攜設備推出了新設計。再生鋁外殼,堅固、耐用,最重要的是它給人的感覺很薄,而且非常薄。 15 英寸 MacBook Air 尺寸更大(寬度為 34.04 厘米,寬度為 30.41 厘米,深度為 23.76 厘米,深度為 21.5 厘米),但厚度僅稍厚:1.15 厘米與 1.13 厘米。從那時起,我們感覺我們正在處理一台更好的機器。
無論如何,當我們看到它的側面、放在桌子上或與手臂保持一定距離時,這種感覺佔據主導地位。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幾乎害怕看到它脆弱。當你抓住它時,你立刻就放心了。至少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其剛性和堅固性應確保良好的使用壽命。我們還注意到它比 13.6 英寸型號重一點,不足以撕裂你的肌肉,但只有 1.51 公斤多一點,你可以感覺到它,我們不會一直用手指攜帶它。
因此,15 吋 MacBook Air 與 MacBook Air 相同,但尺寸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很遺憾蘋果沒有利用這種額外的尺寸來開發極簡且幾乎無法接受的連接性。我們發現僅有的兩個 USB-C 格式的 Thunderbolt 連接埠。我們不禁認為右側有一個 HDMI 連接埠或第三個 USB-C 連接埠用於充電會很受歡迎。對於沒有過渡到 Wi-Fi 6E 的情況也有相同的觀察。顯然,只有專業機器才有資格使用這種無線標準,在第一批Wi-Fi 7產品到來之際,我們不禁認為蘋果可能有點落後了…
只是一塊更大的板
當我們稍微使用 15 吋 MacBook Air 時,我們會測量 Retina LCD 螢幕(帶有細邊框)及其凹口、螢幕頂部的 1080p 網路攝影機以及一些感測器。忘記 13.6 吋的 2,560 x 1,664 像素解析度吧,這裡是 15.3 吋面板,解析度為 2,880 x 1,864 像素。它確實更大,顯示表面的差異立即顯而易見,而且舒適度的提升也很顯著。
然而,我們希望螢幕能夠更好地定義,但我們知道在蘋果,面板的品質是專業機器和麵向大眾的機器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然而,在迄今為止最亮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的入口層進行了嘗試後,我們注意到,在強光下其螢幕的亮度可能有點緊張。它是可讀的,但我們很想將遊標推得更遠,即使面板處於最大亮度也是如此。我們將不得不沒有它。最後,仍然是在顯示方面,我們將繼續討論瀏海,這在我們眼中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鍵盤與觸控板,Apple 的藝術
由於機身更大,感覺鍵盤更小,實際上有更多的空間。鍵盤的尺寸完全相同。這裡沒有數字鍵盤,而是一個非常舒適且反應靈敏的Magic鍵盤,其按鍵仍然具有穩定和堅固的敲擊力,並帶有用於生物識別身份驗證的Touch ID按鈕。觸控板也很出色,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我們手中顯然有一台 MacBook Air,它具有我們期望的質量,並且有更多的舒適度和空間。
蘋果推出產品系列
說實話,考慮到市場的不斷發展,蘋果沒有更早推出更大的 MacBook Air 確實令人驚訝。這無疑就是為什麼我們對他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矛盾印象。說到這個話題,讓我們為15吋MacBook Pro落淚吧,它也讓我們想起了一些。
事實上,它讓蘋果有機會在我們眼前推出結構更好、更完整的產品系列,這將防止大螢幕粉絲轉向更昂貴的 MacBook Pro 或 Windows 筆記型電腦。
15 吋型號的到來更受歡迎,因為它拉低了 13.6 吋 MacBook Air 的價格。目前售價 1,299 歐元起,比去年便宜了 200 歐元。因此,當然,13 英寸和 15 英寸之間的價格差異以歐元計算比以美元計算更大,但我們可以通過額外的舒適度增益來證明這一點。
另一方面,為了確保 MacBook Air 與 Air 和 Pro 系列更多重疊,我們會看到 M2 Pro 選項,讓那些不需要 MacBook 配置 Pro 的所有功能的人擁有更多功能無論如何,動力都超出了3.0打字機方面,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證。老實說,即使是最新一代的英特爾酷睿也是如此。也許這個要求有點過分了?事實上,M2 已經為大多數日常消費者使用提供了足夠的電量,包括遊戲(如果可用)。
15 吋 MacBook Air 預購價格為 1,599 歐元起。我們現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是否會信守在自治方面的承諾。 Apple 承諾 18 小時,我們只是想驗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