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經亞洲》報道,整合到 iPhone 15(2023 年)主相機模組中的感測器將是一個新的「最先進」組件。這與蘋果多年來一直追隨的以前終端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在 iPhone 14 Pro 採用 48 Mpix 後,蘋果可能會在下一代 iPhone 15 上走得更遠。根據日經亞洲,這家美國公司將受益於索尼新開發的全新感測器,將於明年上市。這使得 iPhone 有兩個突出特點。首先,當然有「尖端」的一面,與蘋果的經典方法相比,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我們審視 iPhone 感測器的定義或規格時,該品牌多年來一直保持極端保守。如果它在 2014 年與 iPhone 7 一起轉換為 Exmor RS 感應器(2012年公佈的技術),然後在其他五代中它仍然「停留」在這個定義上,只是讓它的感測器增長了一點。
其次,這裡採用了最先進的感測器。一般情況下,都是中國廠商一發布就宣布整合索尼感測器。甚至像 Oppo 一樣,它積極參與其開發,並保持其獨家經營權,即使該感測器隨後出售給其他人。透過採用 48 Mpix,Apple 確實取得了進步,但具有追隨者的氣質:超採樣48 Mpix 感測器的(過採樣)自此以來在競爭中已存在多年索尼於 2018 年首次推出此類感測器!
感測器,影像品質之戰的神經
照片的品質取決於三個支柱:影像感測器、光學元件和影像處理器/演算法對。所有這些對於生成良好的最終圖像都很重要。感測器往往是討論最多的,因為它是最容易被揭示的——在它旁邊,光學公式和表面處理是抽象的,圖像處理部分是一個真正的黑盒子。
另請閱讀: 索尼,感測器大帝(2017 年 9 月)
但感測器也根據物理定律來調節許多事物。除了定義(在過度取樣的情況下,本機的和利用的)之外,它的大小和結構還可以預測最終的影像品質。一方面,它的尺寸不僅決定光的定義或收集(通常透過給出光電二極體的尺寸(以微米表示))。但它也提供了有關“看» 圖像。事實上,感測器越大,給定焦距下的清晰度區域越低。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真正的」大型感光元件相機可以讓您拍攝具有漂亮、自然模糊背景的肖像,而需要演算法來嘗試在智慧型手機的小型感光元件上重現效果(不完美)。
然後是感測器製造技術,它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關鍵要素。我們可以引用所謂的「背光」技術Exmor R(背面照明或 BSI),其中包括將電路放置在光電二極體網格的後面而不是前面。或 ISOCELL 或透過基板對光電二極體進行絕緣,以防止光子在光井中「反彈」。或所謂的「堆疊式」Exmor RS 感測器(堆疊的),其中包括將 RAM「焊接」到感測器背面,使其達到最大順序讀取速度,從而提供新的突發。
許多技術對於普通相機來說非常重要…對於智慧型手機來說也至關重要。因為雖然經典盒子具有大型感測器和大型光學器件,但智慧型手機必須處理非常小的組件。恢復更多光線 (BSI),體驗較少的稱為「串擾」的雜訊反射 (ISOCELL),或能夠組合更多影像以產生良好的拍攝效果(堆疊的)比真實相機重要得多。證據:這些技術通常首先整合到智慧型手機中,然後再部署到盒子中(但這也可以透過小型感測器更容易工業化來解釋)。
蘋果(終於)領先了?
日經亞洲沒有詳細說明蘋果利用「尖端」感測器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以索尼現有的技術組合為基礎,我們可以說它至少是 BSI 和 Stacked 的。其內部相當於三星的 ISOCELL,實際上已經在索尼部署了(該公司不會在其所有技術上加上商標名稱)。我們只知道該感測器將從長崎工廠出廠,該工廠是全球第二大工廠。熊本(我們2017年曾造訪過)。
另請閱讀:我們遇到了想要推翻佳能和尼康的索尼工程師(2017 年 9 月)
我們也可以想像蘋果透過大幅增加感測器來爭奪尺寸。因為即使 iPhone 14 Pro 的 1/2.8 吋格式感應器是蘋果史上最大的,Android 世界也已經有了 1/1.2 吋甚至 1 吋的感光元件!最後,由於蘋果比整個產業擁有更雄厚的財力,我們也可以想像將索尼獨有的新技術部署到 iPhone 上,就像許多 Android 玩家已經在做的那樣。如果真是這樣,這將標誌著蘋果策略的真正改變以及該品牌在這一領域採取更積極的行為。 2023 年 9 月再見,看看蘋果是否已一路走好。
來源 : 日經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