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 SL(601 型):la promesse
徠卡是一個保守的品牌,在 2015 年經歷了一個轉折點,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與時俱進。發起人為優秀的徠卡Q– 年度最佳專業相機 – 德國眼鏡商的這項技術進步在其新款徠卡 SL 上得以延續,這是一款配備全畫幅感測器的混合相機,旨在與佳能和尼康的專業單眼相機競爭。
一旦在技術層面落後,徠卡就憑藉這些新一代相機重返性能競賽。自行判斷:11 fps 連拍、4K UHD 和戲院、1/8000 機械快門、雙記憶卡插槽、世界上最清晰的電子觀景窗等。徠卡坦白說,它似乎對它的新相機抱持著很大的野心——我在說什麼! – 及其新系統。
徠卡 SL(601 型):現實
就像徠卡T,此 SL 由機械加工金屬製成。比較到此結束,因為這兩種情況並不屬於同一類別,而且 T 的表面處理仍然是高端的。我們處於金匠領域,因為 SL 的組裝給人一種純粹和完美的印象。
從材料的選擇到堅固的印像以及按鈕和轉盤的手感,徠卡都樹立了很高的標準。非常高。硬幣的另一面:這款相機很重(裸機重量為 847 克),並且在單眼相機中比混合相機更適合使用。
優秀的電子觀景窗
徠卡 SL 的另一個領域與競爭對手不同:觀景窗。這個德國品牌是第一個整合 4.4 Mpix 面板的品牌,其清晰度比索尼、富士或奧林巴斯的 2.36 Mpix 高出 85%。
細節水平令人驚嘆,讓您在光天化日之下更接近光學取景器的舒適度——在低光源下,電子取景器由於其放大訊號的能力而具有優勢。這款觀景窗使用起來很愉快,戴眼鏡的攝影師非常喜歡的屈光度校正功能既時尚又實用。
最後,表現達到水準!
我們透過徠卡 Q 感受到了這一點:該品牌現在在電子產品方面處於最新狀態。無論是加深與松下或其他電子合作夥伴的關係,結果都是如此。
徠卡 SL 對手指和眼睛做出反應,它的自動對焦比索尼的混合型相機高出一個檔次(支持與松下合作的另一個論點),並且 11 fps 的爆發與該品牌的能力無關。了緩衝記憶體M97張圖片後誰在滑冰!
SL的反應速度與單眼相機一樣快,這不僅是它本身的性能,而且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徠卡是始祖,因為該品牌在響應能力方面還有一些追趕的空間。
雙刃自動對焦
在自動對焦方面,徠卡 SL 被證明非常有效,就像徠卡 Q 一樣:您指向、按下,影像就在框中。介於徠卡 M 型手動 AF 機身和帶有軟膝型 APS-C 感測器的舊緊湊型機身之間徠卡X,製造商還有巨大的進步要做。很明顯,她能夠在創紀錄的時間內趕上來!
如果簡單的自動對焦(即在「我看我拍」模式下對主體進行精確對焦)有效,那麼 SL 無法讓 D4s 或 D4s 黯然失色。1Dx移動主體的自動對焦準確度方面。尼康和佳能這兩款專業單眼相機在運動和自然攝影方面擁有數十年的經驗。
徠卡 SL 與佳能 EOS 5D Mark II 並排
對於「野生」巴黎鴿子,SL 可以提供承諾的每秒 11 張圖像,但對於真正的運動用途而言,浪費率太高了。對於徠卡來說幸運的是,軟體更新可以進一步提高其後代的性能 -奧林巴斯最近再次證明了這一點。由於徠卡工程師告訴我們他們正在為 SL 準備韌體更新,因此 AF 的性能很有可能會得到積極的發展。但從那裡到嘲笑佳能和尼康在這一領域的專業機構,還有一些空間。
令人困惑的人體工學
不要依賴外殼上的標記來指導您,因為沒有標記。徠卡選擇提供一款非常斯巴達的外殼!你必須閱讀指南或摸索發現:我們發現你必須連續按下某些按鈕才能調出某些選單,例如快速存取ISO、曝光補償等。
軟體介面分為選項卡(左上右下、左下右下),由後面的四個矩形按鈕控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還有一些錯誤。如果我們最終找到了我們正在尋找的功能,就會有一些重複項,攝影師將受益於投資收藏夾選單,以便快速存取他最需要的功能。
影像品質良好,ISO 6400 時乾淨
從這個盒子裡出來的所有 JPEG 圖像都很好。變焦顯然不夠清晰,不符合我們的口味(進一步閱讀),但它幾乎沒有光學缺陷,而且顏色在技術上非常準確。
您可以在以下位置查看並下載高清測試圖像我們的 Flickr 專輯。
徠卡 SL 配備 24×36 全片幅 24 Mpix CMOS 感光元件,雖然不參與百萬像素競賽,但為許多區域提供了足夠的清晰度。
這個明智的定義使徠卡能夠正確管理高感光度的增加:數位雜訊因此可以完美管理到 ISO 6400 甚至 ISO 12,500。
例如,在報告中,我們甚至可以將副檔調至 25,000 ISO,因為雜訊的粒度非常精細(但細節和顏色會消失)。雖然沒有與索尼的 ISO 增量相匹配,但徠卡確實在控制高 ISO 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而這款 SL 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T 安裝座變成 TL(或幾乎)
與索尼一樣,徠卡也提供兩種類型的混合相機:全片幅和 APS-C,但具有機械結構相同的畫幅。該卡口以前稱為 T,現在稱為 TL,任何 T 鏡頭都可以安裝在 SL 上,反之亦然。安裝在 T 機身上的全畫幅鏡頭涉及 1.5 倍裁切。相反,APS-C 鏡頭僅使用全片幅機身感光元件的中央部分,因此拍攝的照片不是 24 而是 10 Mpix。
影片:真正的4K影院
盒子不僅能以4K超高清拍攝,還能在4K影院中拍攝:就像自動對焦速度或取景器的卓越品質一樣,在徠卡品牌遠行之際,看到徠卡在影音領域的進步,令人極為驚訝。影像品質非常好,但我們更喜歡在三腳架上使用它,因為機身很重 - 我們距離奧林巴斯 OM-D E-M5 Mark II 的視訊穩定效果還很遠。但請注意,麥克風和耳機輸入/輸出只能透過轉接器使用,該插座是專有的。當然還有一個可選的付費適配器…
24-90mm 半色調
使用 24-90mm 2.8-4 時,SL 的重量超過 2 公斤。如果這個光學元件如此龐大,那是因為對比度偵測聚焦系統迫使徠卡開發一種光學配方,最大限度地減少聚焦過程中移動的鏡頭數量。且鏡片的品質「毫不妥協」。
好的,第一個技術解釋是這樣的,即使在我們看來,日本製造商在小型化和自動對焦光學方面通常比德國製造商更有才華。但在光學品質方面,我們有點失望。是的,模糊的背景非常柔和,沒有色差,暗角也得到了完美的控制;從邏輯上講,徠卡熱愛光學完美。
但最好的是好的敵人:我們更喜歡更清晰的鏡頭,能夠更好地渲染浮雕和紋理,即使這意味著利用軟體校正。然而,這種清晰度非常適中,你顯然必須以 RAW 格式拍攝並提高清晰度或清晰度才能獲得引人注目的影像。徠卡確實將渲染的柔和度作為自己的標誌,但這有點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