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Cyber-shot DSC-W200:承諾
配備 12 Mpix 感測器的緊湊型產品清單隨著
Cyber-shot DSC-W200。從外觀上很難將它與它的前輩區分開來。
有時觀察它們的光學器件可以幫助區分。
在
發生這種情況,最近一段時間,廠商比較忙
為了消除或彌補弱點而進行的激烈戰爭
緊湊:光線不足的環境中資源匱乏,
穩定性問題,甚至拍攝速度問題。一樣多
我們在處理過程中註意的點。
Sony Cyber-shot DSC-W200:現實
除少數例外,新緊湊型產品均受益
並經過極為仔細的處理。而且,在這個領域,索尼沒有
經驗教訓:DSC-W200 確實非常出色。特別是因為它
設計師成功地保持了錶殼的緊湊性,同時又不犧牲
人體工學。
輪盤賭模式使用起來很幼稚。這
螢幕上顯示的附加資訊很有幫助
至少有兩種方式。首先要辨識拍照模式
根據情況採取。然後因為廠商沒有選擇
對於通常的場景模式(寵物模式,
蠟燭模式、自拍模式等),這可以是
一開始就不穩定。然而,在使用中,所提出的模式綽綽有餘,甚至有助於一定的簡化
使用的。
但顯然,並非一切都是理想的。品牌做出的選擇,
尤其是那些最容易使用的功能
可以理解,不一定能達成一致。所以,一些
毫無疑問會更喜歡直接存取設置
ISO感光度而不是自拍。
事實上,在手動模式(M 和 P 模式)下,可以調整
ISO 感光度。但靈敏度範圍被限制為 100
ISO 最低至最高 ISO 400,自動模式的限制
上限確實是ISO 3200。可以說,在手動模式下,
建議在稍微柔和的氣氛下拍攝不使用閃光燈的照片
忘記。可能歸因於限制的細節
適用於所有緊湊型產品。
然而,在這裡,很明顯
DSC-W200 的設計者決定推動使用者走向
自動模式。有兩個例子可以作為這個意義上的論點。第一個涉及對光的敏感性。的緊湊
索尼配備了兩個非常有用的工具:ISO模式和SCN模式
超級ISO。後者當然不提供任何自由,但它們
允許您在低光源下拍照。在這種情況下,
不幸的是,陳腔濫調往往非常吵雜,甚至有點平淡。
第二個
範例屬於手動模式。可以調節速度
光圈與「光圈」發揮景深作用
例如。如果選項非常真實,則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的。很快,自動模式是首選。
一個完全自動化的系統,不僅導致
帶來不便,恰恰相反。使用者可能會感到沮喪
只需按下按鈕即可拍照。但要看到
結果,挫敗感並沒有持續下去。顏色已渲染
忠實。由於不同的設置,甚至可以使
令人信服的藝術嘗試(飽和色和暖色,或者,
相反,有點褪色,幾乎呈棕褐色)。
模糊,對他們來說,對於
除非光線充足,否則非常罕見。噪音終於來了
相當特殊,除了將 ISO 推入他們的
夜間拍攝時的最終限制。很難
確定 12 Mpix 感測器對這些的影響程度
弱光下的小弱點。
我們也發現的差距
在視訊模式下。確實,如果品質整體來說還不錯的話,
它在弱光下會明顯退化。但是,坦白說,
在如此多的地方,很難將失敗歸咎於契約
攝影機也故障。
無論如何,這種普遍的品質並不神奇。她
自動對焦的出色響應能力使之成為可能(可以
此外以三種不同的方式配置)和效率
的穩定器。索尼整合到其設備中的工具,包括
表演期間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們對 DSC-W80 的測試,DSC-W200 的弟弟。
當然,舒適明亮的顯示器也發揮了它的作用
在構圖好照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取景器不
不推薦,除了那些懷舊的人
即時的。使用者將能夠透過縮放來處理光學元件
或者透過擴大射擊場,它總是會獲得
使用這個小眼罩進行偏移取景。他會發現自己
有系統地剪掉不該剪掉的東西或
拍攝無趣的事物,通常侷限於畫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