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的新研究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隔离之后,雌性小鼠会表现出与其他雌性小鼠进行社交的强烈欲望,这显著增加了它们发出的类似于人类情感发声的社交叫声。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行为为理解隔离影响人们的社交动机和心理健康的大脑机制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这是 COVID-19 大流行期间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这种社会互动最接近于我们与他人的日常互动,”艺术与科学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凯瑟琳·齐达 (Katherine Tschida) 说。“直观地看,我们知道社交孤立对我们的行为有影响:我们想要看到并与人互动。”
Tschida 是《急性隔离对小鼠发声和非发声社交行为的性别和环境依赖性影响》一书的资深作者,该书于 9 月 1 日发表在PLOS ONE。第一作者是博士后研究员 Xin Zhao 以及心理学博士生 Patryk Ziobro 和 Nicole Pranic。合著者包括在 Tschida 实验室工作的六名本科生:Samantha Chu '22、Samantha Rabinovich '22、William Chan '22、Jennifer Zhao '22、Caroline Kornbrek '23 和 Zichen He '22。
研究小组着手调查,当另一只老鼠被放入笼子时,经历急性隔离(单独待在笼子里三天)是否会导致老鼠增加所谓的超声波发声(USV),以及嗅探和跟随等非发声的社交行为。
研究控制发声的大脑回路的神经学家 Tschida 表示,人类听不见 USV 发出的声音,它们既不是语音也不是语言,而是笑声、哭声和叹息声等有助于表达和交流的声音。
“这是我们在学习到的语音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天生的、情感型的声音交流,”齐达说。“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个过程在人类身上是如何控制的。”
研究小组还观察了在急性隔离后的社交接触中,雄性和雌性小鼠产生的 USV 数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隔离小鼠在 30 分钟的接触中与同性或异性小鼠的行为情况——这是首次在小鼠身上进行此类比较的研究。
齐达表示,结果有些令人惊讶。
研究人员原本预计,在严重的社会隔离之后,叫声和其他活动会增加。但他们只观察到雄性与雌性互动(这是大多数 USV 先前研究的重点)以及雄性与其他雄性互动时出现的细微变化。
相比之下,雌性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了急性隔离的“深远影响”:与群养小鼠的对照组相比,USV 增加了四倍,并且非声音的社交行为也更多。
“它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叫声也更加响亮,”齐达说道,“实验动物——本质上是那只孤独的老鼠——的行为似乎发生了改变。”
学者们推测,极度孤立可能不足以显著影响雄性对雌性的性欲,或对其他雄性的攻击性动机。但它似乎对渴望亲密的社会接触(被认为激发雌性的社会互动)有很强的影响。
但有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脱离隔离后,雌性老鼠会更频繁地攻击其他雌性老鼠,这可能是为了建立社会等级而表现出的低水平攻击性。
Tschida 表示,确认隔离显著增加了雌性之间的超声波发声是有价值的,因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相比,我们对控制 USV 产生的大脑回路的理解相对较好。
她的实验室目前正在从行为研究转向神经研究,研究雌性研究人员希望识别编码社交背景和情绪状态的神经元,Tschida 表示,以便确定隔离如何影响控制,包括发声。
从长远来看,这些知识可能有助于理解和治疗焦虑和抑郁等疾病,以及导致个体对抑郁症易感性差异的因素。。
“你感到孤独,想要寻求社交互动——究竟是什么在大脑回路层面上导致了这种现象?”齐达说道。“因为我们已经理清了行为输出端,所以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处理得多了。”
引用: 孤独的老鼠在隔离后更爱发声、更善于社交 (2021 年 9 月 2 日) 于 2024 年 6 月 16 日检索自 https://webbedxp.com/zh-CN/science/jamaal/news/2021-09-lonely-mice-vocal-social-isolation.html
本文件受版权保护。除出于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的合理使用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