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如何猎捕巨大的洞熊?

洞熊遗骸极为常见,在中世纪经常被误认为是龙骨。Horia Bogden/Shutterstock
现已灭绝的洞熊在当时要面对很多困难。不仅要面对严寒,晚更新世(126,000 至 11,700 年前)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短缺以及偶尔洞狮袭击但当熊从一年一度的沉睡中醒来时,尼安德特人会定期伏击它们。
根据最近发表在考古学杂志历史上,熊是古代人类的目标,因为它们的毛皮、肉和住处。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马可·佩雷萨尼和他的团队分析了在意大利北部的 Rio Secco 和 Fomane 洞穴中发现的 1700 多块熊骨。其中一些属于棕熊(熊),这个物种至今仍活跃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大部分来自洞熊(洞熊)。
许多骨头上都有切痕,遗骸旁边放着数百件石器。
“这些洞熊被尼安德特人猎杀和屠杀,”佩雷萨尼告诉新科学家他补充说,袭击很可能发生在春季,那时熊最容易受到攻击,刚好是熊冬眠期结束后和母熊分娩的时候。
这些化石中包括成年熊、幼崽和胎儿的遗骸。化石中还发现了阴茎骨,表明尼安德特人确实偶尔会猎杀雄熊,但研究人员认为雌熊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雌熊体型仍然很大,体型只有雄熊的一半,而且在冬眠和分娩后,雌熊会变得虚弱。

雄性洞熊体型巨大,平均体重 680 公斤(1,500 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比现代灰熊(如图)重约 50%。Dennis W Donohue/Shutterstock
据佩雷萨尼称,尼安德特人猎人可能是为了获取熊皮。然而,他们显然充分利用了猎物——一些骨头上发现了与尼安德特人牙齿相匹配的咬痕。其他化石显示出殴打的痕迹,这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提取骨髓的技术。
佩雷萨尼说,他们还可能利用当时空无一人的洞穴作为伏击后的住所,有时一住就是几个月。
最终,欧洲的穴居熊种群得以经受住攻击。最终,不是尼安德特人(甚至不是一个聪明人)导致洞熊灭绝,但全球暖化。
该物种在大约 27,800 年前的末次冰期灭绝,当时气温变化严重限制了它们的食物供应。它们是第一批灭绝的巨型哺乳动物之一 —— 紧接着是猛犸象和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