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ASA空间望远镜的天文学家说,他们观察到了一场巨大的风暴,类似于木星上的巨大红色斑点,在遥远的恒星的表面上旋转。
进一步的观察结果证实了恒星W1906+40,当它在2011年首次观察时被认为是一个黑子,是恒星表面上的一场持续活跃的风暴。
“明星是木星的大小,它的风暴是木星的大红点的大小,”说纽瓦克大学的约翰·吉兹斯(John Gizis)。 “我们知道这场新发现的风暴至少持续了两年,而且可能更长。”
研究人员说,虽然已经在乌云密布的行星气氛中看到了巨大的风暴,但新的观察结果是迄今为止可以在星星上形成的最佳证据。
W1906+40属于一类热冷宇宙对象,称为L型锯,它们徘徊在恒星和所谓的“热木星”之间的边界上。
有些被归类为恒星,因为它们表现出融合原子并像我们的太阳一样产生光的证据,而其他缺乏原子融合的证据称为棕色矮人或有时“失败的恒星”。
W1906+40的温度约为3,500华氏度,相对较凉爽,并且足够冷却以使云在其最上层形成。
这为行星般的大气现象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场大风暴。
使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对恒星进行的首次观察结果证明了一个大的黑暗区域,该黑暗区域随恒星的旋转而旋转。
为了找出黑暗的斑块是一个异常大的黑子,还是一组黑子,天文学家转向了另一个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望远镜。
Spitzer的观测证明,旋转的深色特征并非被磁性驱动,这排除了黑子。
那只留下了一个候选人:一场巨大的旋转风暴。
吉兹斯说,与地球上的暴风雨不同,没有水或其他液态蒸气构成暴风雨云。
他解释说:“ L型瓦尔夫的云由微小的矿物质制成。”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表明,开普勒和斯皮策的望远镜团队可能会帮助其他暴风雨的星星或布朗矮人“失败的星星”将来。
这可能有助于确切地理解W1906+40上发生的事情,以及该现象是否存在。
吉兹斯说:“我们不知道这种星暴是独特的还是普遍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它持续了这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