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透露,自大爆炸以来,宇宙损失了多达5%的暗物质。
暗物质,普通物质和暗能量
暗物质约占宇宙的四分之一,而普通物质仅占5%。宇宙的其余部分由暗能量,据信这推动了宇宙的扩展。
科学家注意到星系移动在1930年代,就好像受重力的影响一样,发现了暗物质。星系还以速度旋转,在没有无形力的情况下,它们会将它们拆散。
宇宙微波背景
暗物质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不会反映,吸收或发光。科学家分析暗物质的一种手段之一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CMB),即所谓的“大爆炸回声”。 CMB是大爆炸中留下的热辐射。研究人员将其用作天文学时间胶囊来了解早期的宇宙。
使用普朗克望远镜着眼于CMB的波动,研究人员发现,宇宙学参数与当今可观察到的宇宙以及大爆炸后约300,000年的重组时代所见。
研究人员说,差异可以通过暗物质比例减少来最好地解释。
CMB,DDM模型和Lambda-Cold暗物质模型
通过比较CMB数据从普朗克(Planck)带有腐烂的暗物质(DDM)模型,假设暗物质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且假设暗物质是稳定的标准λcdm(lambda-cold暗物质)模型,研究人员发现,DDM在生产我们今天拥有的宇宙之类的东西方面更好。 DDM假设提出,早期的宇宙中有更多的暗物质,但其中一部分腐烂了。
两种暗物质
研究人员说,宇宙可能有两种暗物质,一种是在其他粒子中腐烂的,而另一种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研究人员进行的计算还表明,自大爆炸以来,宇宙已经损失了2%至5%的暗物质,这可以归因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腐烂的暗物质颗粒。
“这意味着,在当今的宇宙中,与重组时代相比,暗物质少5%。”说俄罗斯科学院核研究所的Igor Tkach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