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概述
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是產品成本或價值如何變化的兩種措施。邊際收益會影響客戶,而邊際成本會影響生產者。公司需要考慮兩個概念生產,價格和銷售產品。
邊際收益是指消費者願意為額外的商品或服務支付的最高金額。隨著消費的增加,消費者的滿意度往往會降低。另一方面,邊際成本是當產生額外的商品或服務單位時的成本變化。
關鍵要點
- 邊際收益是消費者將為另外商品或服務支付的最高金額,並且通常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減少。
- 邊際成本是成本變化的成本變化,以增加一個額外的優質或增量服務單位。
- 從買方的角度分析了邊際收益,而從賣方/生產者的角度分析了邊際成本。
- 分析邊際成本有助於確定組織何時實現規模經濟。
- 由於政府使用有限的資源稱重遞增利益,因此在公共服務中大量使用了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如果消費者使用額外的商品或服務單位,則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很小但可衡量的好處。它通常會因為消費者決定消耗更多單一商品而下降。邊際收益通常表示為消費者願意為每次購買支付的美元金額。邊際收益的公式是:
邊際收益=更改益處÷單位變更
考慮一個以100美元的價格為右手購買戒指的消費者。由於她不需要兩個戒指,因此她不會額外花費100美元。但是她可能會說服50美元。對於這個客戶而言,第一圈的邊際收益為100美元,而第二圈的邊際收益為50美元。
思考邊際收益的另一種方法是考慮消費者從隨後的每個添加中獲得的滿足感。邊際收益有三種主要類型:
- 積極的好處:隨著額外的單位消耗,邊際收益增加。流行的競選口號“ Betcha不能只吃一個”,指的是邊際收益,這些福利可能會在食用第一個馬鈴薯片後可能會增加。
- 負利益:這是消耗額外單位會導致後果和負面影響的時候。由於消耗了其他單位,邊際收益會降低。在某個時候,它會減少直到變為負。吃了整個薯片後,如果消費者吃了另一個袋子,他們可能會感到噁心。減少額外消費的呼籲被稱為邊緣效用減少。
- 零/中性益處:每個額外的單位都不會獲得或丟失邊緣利益。消費者對他們吃的下一個薯片無動於衷。無論下一個決定如何,都沒有其他幸福或不滿意。
快速事實
邊際收益是包括Bogo促銷在內的商店提供的此類交易的動機。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如果業務產生一個額外的單位,則是企業的增量費用。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來計算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成本變化÷數量更改
假設一家公司目前生產100鞋,總成本為10,000美元(每套100美元)。生產120鞋也花費了11,000美元。總成本的變化($ 11,000- $ 10,000)除以製造的單位(120個單位-100單位)的變更,產生了另外20鞋的邊際成本($ 1,000÷20套裝= $ 50)。
在考慮邊際成本時,固定成本除非產出水平的提高將公司推向更高的相關範圍,否則被排除在外。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假設該公司最多可以生產120鞋。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50美元的邊際費用僅反映可變成本。如果公司需要進入新的租約來處理增長,則這些固定成本將包括這些額外商品的增量成本。
如果公司捕獲規模經濟,隨著公司的增加,生產產品的成本下降。假設每鞋都需要5美元的橡膠,線和其他材料。每個材料訂單的運輸和處理費用為25美元。如果公司提交訂單製造10鞋,則訂單的費用為$ 75(($ 5 x 10鞋) + 25美元的運費),每鞋的成本為7.50美元。如果公司尺度並可以一次訂購30鞋的材料,則該訂單的成本為$ 175($ 5 x 30鞋) + 25美元的運費)。由於規模經濟,每鞋的成本現在為5.83美元。
最基本的利潤最大化策略是比較公司的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如果公司可以以超過該增量商品的成本出售更多的商品,則該公司可以通過增加產出來增加利潤。
重要的
有些商品不能反映出邊緣效用的減少。例如,如果某人依靠他們每天服用的挽救生命的藥物,則每種劑量的價值不會隨消費而變化:每個連續的劑量都與以前相同。
公共政策的邊際利益和邊際成本
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背後的概念超出了業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公共政策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選官員在評估如何花錢時經常評估和比較各種公共計劃的邊際收益。如果特定地區犯罪很高,那麼其他警察資源的邊際收益可能會超過增加運輸的邊際收益補貼。
由於不同的舉措具有不同的邊際收益,因此民選官員可以確定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例如納稅人資金)。儘管有可能消除城市內的特定問題(即犯罪率為0%),但將資源分配給其他計劃的邊際收益通常超過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的邊際收益。
例如,假設將盜竊從500例年案件減少到400例案件的費用為100,000美元。由公職人員來確定將年度案件的數量減少到300的費用以及如果這些資金花在其他地方的費用將是多少。
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示例
假設Bottleco。製造水瓶。去年,該公司以60萬美元的價格生產並出售了100,000個水瓶。每個水瓶以9美元的價格出售。 Bottleco正在評估是否將產量增加到150,000個水瓶。
Bottleco希望通過合併來利用某些規模經濟原料訂單和利用現有設備功能。它預計總成本將產生150,000個水瓶為825,000美元。這些額外的50,000個單位的每個水瓶的邊際成本為$ 4.50($ 225,000增量成本÷50,000增量單位)。
該公司還執行市場研究更好地了解客戶為什麼會購買其他水瓶。大多數消費者都說回報遞減法律,第二個水瓶的邊際收益不如第一次。因此,普通客戶只願意為額外的水瓶支付5.50美元。
如果Bottleco使用了最初生產的100,000個水瓶的定價數據,它可能會說,以6.00美元的價格製作水瓶並以5.50美元的價格出售是無利可圖的。但是,額外的50,000個單位利用規模經濟和槓桿作用現有的固定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額外的水瓶($ 4.50)的邊際成本低於預計客戶獲得5.50美元的邊際收益。因此,增加產量是有利可圖的。
您如何計算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是通過將所收到的總福利的變化除以所消耗單位數量的變化而計算的。假設從擁有五隻毛衣獲得的收益的總價值為200美元。如果從擁有六件毛衣獲得的福利總價值為220美元,那麼第六件毛衣的邊際收益為20美元(($ 220- $ 200)÷(6件毛衣-5件毛衣)。
您如何計算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通過將總成本的變化除以生產單位數量的變化來計算的。假設製造50,000個手機殼的費用為100,000美元。如果製造55,000個手機盒的費用為105,000美元,則額外5,000單位的邊際成本為每人$ 1(($ 105,000- $ 100,000)÷(55,000單位-50,000個單位)。
邊際收益何時相等的邊際成本?
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已經實現了市場效率。生產商正在製造消費者想要的確切商品,並且不會損失福利。當未達到這種效率時,應增加或減少生產的商品數量。
底線
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是衡量產生某種額外單位的潛在收益的兩種方法。邊際收益是消費一個額外單位的額外好處,而邊際成本是產生一個單位的成本。企業和政府可以使用這兩項措施來預測生產增加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