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是成立於1848年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貿易委員會最初僅交易農產品,例如小麥,玉米和大豆。現在它提供了選項和期貨合約在各種產品中,包括黃金,銀,美國債券債券和能量。
關鍵要點
-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是成立於1848年的商品交易所。
-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最初僅交易農產品,例如小麥,玉米和大豆。
- 現在,它提供了各種產品的期權和期貨合約,包括黃金,白銀,美國國庫債券和能源。
-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最初僅是一個開放式交易平台,人類貿易商會見了haggle並同意商品的市場價格。
了解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起源於19世紀中葉,以幫助農民和商品消費者通過消除農產品(例如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不確定性來管理風險。後來,增加了牛和其他牲畜等產品的期貨合同。芝加哥因其鐵路基礎設施,靠近美國農業心臟地帶以及該市作為牲畜的關鍵過境點而被選為交換地點。期貨聯繫和交易所交易的產品的交付使其物理位置變得更加容易,更實惠。
隨著交易所的發展和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金融產品,能源和貴金屬有關的合同也開始交易。在1970年代,期權合同出現了,允許貿易商和投資者進一步完善其風險管理策略。商品在芝加哥貿易委員會的交易中仍然發揮著核心作用,但是現在在那裡的其他產品等產品也在那裡交易。
如今,芝加哥貿易委員會已成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的一部分。芝加哥商業交流集團是全球領先,最多樣化的衍生品市場,由四個交流組成:
- 這芝加哥商人交流(CME)
-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
- 這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 COMEX。
每個交易所在主要資產類別上提供廣泛的全球基準。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於2007年與芝加哥貿易委員會(CBOT)合併,將利率,農業和權益指數產品增加到該集團現有產品的產品。
特殊考慮
芝加哥貿易委員會最初只是開放式交易平台,人類貿易商開會時,商品的市場價格達成共識。鑑於該股票和商品交易早於電報,電話或計算機的發明數百年,面對面的人類交易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經商的標準方式。
如今,開放式交易正在下降,芝加哥貿易委員會越來越多地引入了電子交易系統,保持了非常有限的開放式交易坑。 2015年,交易所結束了35份期貨合約的開放式交易坑。鑑於電子系統的成本優勢和客戶對它們的偏愛,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交流已經轉換為這種方法。美國是少數維持開放式交流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