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可分解小鼠阿茲海默症斑塊的化學物質
胡安·加特納/Shutterstock.com
與精神惡化相關的假設原因之一疾病是β澱粉樣蛋白– 一種黏性蛋白質,聚集在大腦表面,形成硬化斑塊並阻礙神經通訊。
但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斑塊形成後可以被清除,這帶來了新的希望,發現一種化學物質可以分解小鼠大腦中的澱粉樣斑塊,從而改善動物的學習和能力。
這種化學物質稱為 EPPS,與紅牛等能量飲料中使用的牛磺酸類似。當將其添加到表現出阿茲海默症症狀的小鼠的飲用水中(在其大腦中註射澱粉樣蛋白斑塊後)時,與對照組中未經治療的小鼠相比,這些動物在迷宮和行為測試中表現出更好的表現。
在觀察小鼠在測試中的表現後,研究人員對它們的大腦進行切片和染色,以幫助觀察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存在。他們發現,在小鼠的日常飲用水中添加 EPPS 可以顯著降低小鼠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水平,並在高劑量下基本上消除該斑塊的形成。
「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地支持了這一觀點,即聚集的澱粉樣蛋白是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罪魁禍首,」首席研究員 YoungSoo Kim 告訴 Ian Sample衛報。該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
在分子層面上,EPPS 與澱粉樣蛋白 β 形成結合,並透過將蛋白質轉化為單體(單一分子)來分解它們。這種化學物質透過血液到達大腦,並且能夠滲透到大腦中。血腦屏障由於其分子尺寸小。
雖然透過注射澱粉樣蛋白在小鼠中誘發的人工阿茲海默症不能等同於當蛋白質長時間自然聚集在一起時在人類中發生的更普遍的退化,但EPPS 治療仍然提供了希望,即對該化學物質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會實現這一目標。
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因為尚不完全了解 EPPS 對人類使用是否安全(儘管它沒有對小鼠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也不完全了解該化合物是否會給人類帶來類似的認知益處。
“我不相信 EPPS 或其他澱粉樣蛋白清除候選藥物能讓阿茲海默症患者恢復受損的大腦,”金說。 “然而,我堅信這些候選藥物將阻止神經退化並拯救患者免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