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意外的現象稱為對流可以幫助解釋金星景觀的許多火山和其他特徵。
藝術家在金星上爆發火山的印象。圖片來源:ESA / AOES Medialab。
聖路易斯·索拉特夫(Slava Solomatov)的華盛頓大學說:“以前,沒有人真正考慮過在金星的地殼中對對流的可能性。”
“我們的計算表明,對流是可能的,也許是可能的。如果是真的,它為我們提供了對地球演變的新見解。”
當加熱材料向行星的表面和較冷的材料下沉時,會發生對流,從而形成恆定的輸送帶。
在地球深處,對流提供了驅動板塊構造的能量。
地殼在大洲厚約40公里,海洋盆地的6公里厚度為6公里,太薄又涼,無法支撐對流。
但是,索拉特夫教授和他的同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Chhavi Jain博士懷疑金星的外殼可能具有正確的厚度(大概30-90公里,具體取決於位置),溫度和岩石成分,以使該傳送帶保持運轉。
為了檢查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在其實驗室中採用了新的流體動態理論。
他們的計算表明,金星的外殼實際上可以支持對流 - 一種全新的思考地球地面地質的方式。
在2024年,科學家使用類似的方法來確定對流可能不會在水星的披風中發生,因為該星球自45億年前的形成以來就已經大大冷卻了。
另一方面,金星是一個內外的熱星球。表面溫度達到465攝氏度(華氏870度),其火山和其他表面特徵顯示出明顯的融化跡象。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想如何將地球內部的熱量轉移到表面。
索拉特夫教授說:“地殼中的對流可能是主要缺失的機制。”
“表面附近的對流也可能影響火山在金星表面的類型和位置。”
作者希望未來對金星的任務可以提供有關地殼密度和溫度的更詳細數據。
如果按照預期的方式發生對流,則外殼的某些區域應比其他區域更溫暖且密度較少,使用高分辨率重力測量值可以檢測到的差異。
但是,也許一個更有趣的目標是冥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外部的冰凍矮人行星。
NASA的New Horizons Mission的圖像顯示了出色的多邊形模式這種類似於地球上的板邊界。
這些多邊形是由在4 km厚的固氮冰層中緩慢的對流電流形成的。
“冥王星可能只是太陽系中的第二個行星,除了地球以外,在地面上清晰可見構造構造的對流,”索拉特夫教授說。 ”
“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系統,我們仍然需要弄清楚。”
這結果發表在期刊上地球物理和行星室內。
_____
Viatcheslav S. Solomatov&Chhavi Jain。 2025年。關於對流的可能性。地球物理和行星室內361:107332;二:10.1016/j.pepi.2025.10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