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秘的「天坑」:世界上最深的天坑
該坑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家。

世界上最深的天坑於1994年首次由專家發現,位於中國重慶市奉節縣。Xiaozhai Tiankeng,或小寨天坑,直徑約 537 公尺(1,762 英尺),沉入地球 511 至 662 公尺(1,667-2,172 英尺)。
這項重要地質特徵的岩壁近乎垂直,其體積高達 1,1,934.9 萬立方公尺(約 42 億立方英尺)。 在大雨期間,有時可以看到瀑布從陡峭的洞壁上傾瀉而下。 該結構是雙層嵌套的,這意味著它由兩個不同的“碗”組成。 將其分為兩層,每層深度超過 300 公尺(984 英尺)。
地峰洞,天坑坐落在頂部,是由一條強大的地下河形成的。 現在可以在坑的深處看到這條河,它透過內部洞穴系統輸送清澈的水。
河流從地下天井裂谷出發,全長約 8.5 公里(5.3 英里),最後到達米公河的垂直懸崖,那裡的地下水系統形成了 46 公尺(151 英尺)高的瀑布。
小寨天坑深處登記有植物1285種,形成了繁盛、獨特、稀有的生態系。銀杏葉坑內生活著一種稀有樹種,還有雲豹等珍稀動物,估計數量不到10,000在野外。
天坑發現於一大片喀斯特地區,由厚厚的純塊中發現的三疊紀石灰岩組成。 據信,它是在過去 128,000 年中逐漸形成的,與該地區的其他天坑相比,其年齡相對較年輕。
事實上,中國是一個沈洞數量,統稱為「天坑」。 天坑這個字的意思是「天坑」。 或? 在中文中,指的是一組非常具體的地質結構。
要成為天坑,天坑的深度和寬度必須至少為 100 公尺(328 英尺),底部有河流流過。 除委內瑞拉的兩個天坑由砂岩組成外,所有天坑均由碳酸鹽岩組成。 他們是形成的當其成分是碳酸鹽岩時,會經歷喀斯特過程;當成分是砂岩時,會經歷瀰漫過程。
天坑的形成條件非常特殊,因此形成的情況十分罕見。 岩石必須高於海平面,且厚且無雜質層。 形成這些結構也需要大雨,這反過來又有助於形成地下河。
儘管該術語指的是符合這些標準的任何天坑,但在已確定的 75 個天坑中,其中最大的 50 個是在中國發現的,因此該中文術語成為此類結構的常用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