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使用非侵入性分析方法發現,構成著名的龐貝亞歷山大大帝馬賽克的碎片來自歐洲各地的採石場網絡。
亞歷山大大帝如今因他的軍事征服和帝國擴張活動而被人們銘記(也許還因為他是《亞歷山大大帝》中的主角)那2004 年的電影,口音很糟糕)。他出生於西元前 356 年,是古希臘王國的統治者。馬其頓,位於希臘半島的東北角。雖然他只統治了13年,但他的軍事天才使他建立了一個帝國,將希臘文化(希臘文化)的影響從他的祖國傳播到埃及,從希臘傳播到印度部分地區。
他早已被公認為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但他32歲時,由於不明原因,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成為一位偉人。幾個世紀以來,他的故事激發了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尤其是羅馬人以及以及中世紀時期流行的神話。
前者最具標誌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亞歷山大馬賽克,它於大約 2000 年前在羅馬城市龐貝創建。這件藝術品描繪了亞歷山大在馬背上與他的馬其頓軍隊一起在伊蘇斯戰役(公元前 333 年)中擊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領導的波斯軍隊。
有趣的事實:中世紀時期的阿拉伯資料和其他文本,包括馬可波羅的書,記起伊蘇斯戰役被稱為“乾樹之戰”或“孤樹之戰”,這被認為是對圖像中唯一地標的精確參考:一棵孤樹。
馬賽克由數百萬個微小的鑲嵌物(馬賽克中使用的小而規則的硬質材料塊)組成,覆蓋面積為 583 x 325 厘米(230 x 128 英寸)。
這是一件極其細緻的藝術品,但當維蘇威火山爆發時,它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西元 79 年。 1831 年,考古學家發現了他們所謂的“馬賽克”,這幅馬賽克被重新發現。牧神之家,屬於一個富裕的家庭。這幅馬賽克現在收藏於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020 年,博物館啟動了一項修復項目,其中包括首次使用非侵入性成像和光譜技術對其藏品進行診斷評估。該團隊還使用便攜式 X 射線螢光 (pXRF) 來識別工件中的特定元素。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研究小組在描述他們的發現的研究中寫道:「如此獲得的數據可以描述用於製造馬賽克的鑲嵌物的化學和礦物學成分,以及對天然鑲嵌物來源的初步假設」。
他們發現鑲嵌物由十種顏色組成——白色、棕色、紅色、黃色、粉紅色、綠色、灰色、藍色、黑色和玻璃狀(玻璃質)——排列起來產生圖像。這些作品還具有一系列的微觀紋理,「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以增強藝術品的藝術效果」。
誘導發光成像顯示,僅亞歷山大的臉就由幾種不同色調的粉紅色鑲嵌物組成,具有不同的發光效果,使肌膚看起來更加真實。
鑲嵌物本身來自當時羅馬人使用的採石場。一些白色碎片可能來自義大利阿普安阿爾卑斯山的採石場,羅馬人開始在那裡開採在 1英石西元前世紀。粉紅色碎片可能來自葡萄牙,而一些黃色鑲嵌物可能來自突尼斯的羅馬城市西米特蘇斯。此外,淺紅色的碎片可能來自阿普安阿爾卑斯山或西西里島,深紅色的鑲嵌物可能來自希臘的馬塔潘角。
還發現了微量的蠟、礦物石膏和草酸鈣。這些物質可能在早期的修復工作中被應用於馬賽克;草酸鈣可能是有機保護塗層的副產品,而遍布整個馬賽克的石膏可能來自 19 世紀運送到博物館時在作品上添加的保護層。
這目前正在進行修復,研究人員已經收集了有關底層迫擊砲的新數據。目前這項研究的團隊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新數據的結合,以及從計劃在修復操作的最後階段對馬賽克表面進行的新儀器調查活動中獲得的信息,將進一步豐富我們對這項最高級工作的了解。
該研究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